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温病条辨(〔清〕吴瑭撰;杨进点评)

温病条辨(〔清〕吴瑭撰;杨进点评)

《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学家吴瑭(号鞠通)所著,约成书于 1798 年,最早刊行于 1813 年。该书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构建了温病学说体系,是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也是当今“四大经典”之一。

张庆军验案精要(张智杰 张庆军)

张庆军验案精要(张智杰 张庆军)

我的父亲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我从小就见证过父亲通过一个小小的药包帮助很多患者解决了病痛,深感中医之奇妙,这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中医的种子,它慢慢发芽,最

伤寒践行录(张志刚)

伤寒践行录(张志刚)

张志刚中医师,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自幼研读中医经典著作,遵从中医理论,临床水平颇高,特别是对张仲景之学体会更为深刻,曾著有《伤寒三字经》一书,已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见他学习中医名著之精深。

他是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会员,并被聘为《陕西中医药研究》杂志编委,参与撰写《当代医家论经方》一书,还担任“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编委,参与了该书的编辑工作,还曾在《陕西中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河南中医》等医学杂志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

伤寒论十四讲(刘渡舟)

伤寒论十四讲(刘渡舟)

我编写的这本小册子,专题讲述了《伤寒论》里的十四个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它的系统性和彼此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一讲阐述了《伤寒论》的历史沿革和对六经辨

曹颖甫 金匮发微

曹颖甫 金匮发微

本书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经方大家曹颖甫对《金匮要略》精蕴和原委的探索之作。曹氏将仲景医理、医方实践发挥后,加以详注。全书融会了曹氏数十年临床经验,书中注释各

朱木通医案集

朱木通医案集

朱木通又名朱芾亭(1904-1977),号虚秋,台湾嘉义人,出身金饰业家庭。
朱木通先生是纯粹的中国文人。先生的次女朱佩兰女士是这样形容父亲的:“我的父亲是个自视颇高的人,不甘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

“方剂”俗称药方或处方,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把辨证论治用“理、法、方、药”4字来概括。其中“理”字,是指

张步桃大讲坛之金匮大论坛

张步桃大讲坛之金匮大论坛

张步桃医师是当代台湾中医界著名的经方大家,一生致力于对《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他临床在运用经方的同时,并兼用经典时方,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辨证

曹颖甫伤寒发微

曹颖甫伤寒发微

本书以1956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原书系繁体字本,现易为规范的简化字本;原书系竖排本,现易为横排本,依照惯例,书中的“右”字,一律改为“上”字。凡例部分,原书顺序号均为“一”,现按“1、2、3……”顺序号径改。
曹颖甫(1866—1937年),名家达,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医学家。

道德经-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道德经-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真正的原版(珍藏)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帛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