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串雅内编卷一 截药总治门 截药内治门(6)

赵学敏Ctrl+D 收藏本站

吹喉药

治急缠喉风、乳蛾、喉痹。

白矾三钱,巴豆五粒(去壳),用铁勺将矾化开,投豆在内,俟矾干,取出巴豆,将矾收贮,遇喉痛者,以芦管吹之。

黑龙膏

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重舌、木舌、飞丝入口。

大皂角四十梃切碎,用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五钱,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渣,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汤送服一匙,或扫入喉内,以恶涎吐尽为度,后含甘草片少许。

冰梅丸

治喉痹十八种。

天南星鲜者二十五个切片,半夏五十个鲜者佳切碎,皂角去弦净四两,白矾、白盐、防风、朴硝各四两,桔梗二两。拣七分熟梅子一百个,先将硝盐水浸一周时,然后将各药碾碎,入水拌匀,再将梅子置水中,其水须透过梅子三指,浸七日,取出晒干,又入水中浸透晒干,以药水干为度。将梅子收入磁器密封之,有霜衣起愈妙。用时以白棉裹噙口内,令津液徐徐咽下,痰出立愈。

中分散

治惊风定搐。

螳螂一个,蜥蜴一条,赤足蜈蚣一条,各中分之,随左右,研末,男左女右,以一匙吹鼻内搐之,右即右定,左即左定。

急风散

治中风中痰。

生石膏十两,辰砂五钱。

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大人每服三钱;小儿一岁至三岁一钱,四岁至七岁一钱五分,八岁至十二岁二钱,十三岁至十六岁二钱五分。用生蜜汤调服。

庚生按:此方见于《鸡鸣录》,治痰热痉厥即急惊风,如治大人痰厥类中,则须每服三、五钱,亦用生蜜调服,无不验者。

小红丸

治小儿一切咳嗽,惊痫发搐发热,齁喘痰涎上壅,痰厥猝倒等症。

全蝎一两(去刺洗净炒),南星一两,朱砂四钱五分,珠子一钱,巴豆霜(去油净炒)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菜子大,周岁者每服五十丸,二周岁者百丸,看小儿大小壮实,用灯心煎汤送服。此吴中陈氏治急惊风秘方也。

钉胎丸

治频惯堕胎,每三四月即堕者,于受孕两月后服之。

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硝石丸

止可磨块,不令困人,须量虚实。

硝石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三钱。

上为细末,以三年陈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准,每酒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便可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服后下如鸡肝、米泔赤黑色等物即愈。下后忌风并生冷,宜用稀粥调理。

珍珠滚痰丸

治小儿痰塞心胸。

半夏五十粒,巴豆三十粒(去壳)同半夏煮,待半夏熟烂,取出巴豆,止用半夏,烘干为细末,米糊为丸如菜子大,朱砂为衣,晒干,用萝卜汁吞服七丸,大人倍之。

庚生按:此方治痰极有效。癫痫、痰厥及喉痹之属,有痰者均可用。

三阴久疟立止方

常山苗六钱,乌梅三钱,陈皮、槟榔、制首乌、酒炒归身各二钱,法半夏、川桂枝各一钱,丁香十粒,生姜二片,红枣五枚。

上药,在临发前两时辰煎服。或吐或泻,其病自愈。倘一剂未能全愈,再服一剂,无不立止。

庚生按:疟疾缠绵,往往致败。古方每用草果、常山以取速效,殊非善法。上元张立侯口传一方:用常山二、三两为末,鸭蛋七枚,同药末入砂锅煮极热,病发时取蛋握于手中,冷即更换,仍将握过之蛋再煮再握,俟疟止方住。下次发时,照前煮握,二三次后即可止矣。不伤元气,大可用也。

又方:常山一两,黑豆一合,同煮。捡去常山,专食豆,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