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2)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我们原先讲小儿湿疹的时候也讲过,小儿湿疹也是痰浊壅滞中土引起的湿疹,那里面也是用皂角来化中焦的痰浊。但是这个手足口病跟小儿湿疹还不太一样,小儿湿疹是单纯的痰浊,这种郁热少一些,而这个手足口病是郁热比较重,如果从程度上来讲,可能没有小儿湿疹的痰浊那么深,我们可以理解成这个小儿手足口病它中焦的这个浊气量比较大,量比较多,堵得比较重,但是这种痰浊之气其实容易去;小儿湿疹它这个痰浊之气,可能就更粘着一些,更不容易去,但是它浊气的量比较少,堵得没那么厉害,这是他们不太一样的地方。

  所以对小儿手足口病中焦的这个浊气,我们还是可以用皂角去化解,但是用皂角的量可以小一些。当然用皂角,我的原则是都要配合大枣一块儿用,这样可以固护一下中土的脾胃,不至于伤到正气。因为小儿手足口病中土志气壅滞得比较厉害,所以这个大枣也不能用的太多,皂角、大枣的用量,都要比小儿湿疹里面用的量少一些,以流通为主。大枣用多了也会引起壅滞的。

  那么我们刚才讲了,中焦的这个问题我们用了清热的,用了利湿的,用了化浊气的,那么还要用上一点运中的药,运转中土,扶助正气,那么这个该用什么呢?我们就用白蔻,用白蔻和茯苓。前面我们已经用上了滑石来利湿,那么这个地方用茯苓呢,相当于是健运中土,茯苓也是有比较好的利湿的效果的,但是它这个力量比较弱一些。滑石的利湿,相当于是流通去掉的是壅滞在中土引起阻滞的那些湿气,而茯苓呢,它是把这些剩余的一些比较少的,相对于比较清透的一些湿气,再清利一下,算是善后一样,跟白蔻一起,起到健运中焦的效果。

  这种手足口病的小孩在临床上,大部分都会有脾胃方面的症状,因为它中土堵得比较重,所以这种孩子大部分都是胃口比较差,不喜欢吃饭,甚至是吃什么吐什么,所以我们还是要加一点通腑的药物,帮助胃气下行。白蔻、茯苓相当于运中土,就是稍微给它运一下,扶助一下中土的土气,扶助一下正气。而这个六腑以通降为和,它还是首先要能通降下去,下不去的话,不光中土的浊气郁在这儿出不去,它的气机也很难去流通斡旋,所以我们还是要稍微加一点通腑或者说泻下的药,那么这样就可以加快中焦之气的流通。那么这个药用什么呢,我们用苍术、槟榔就可以,用苍术、槟榔这两味药。苍术也是运中化湿的效果比较好,它这个气比较燥烈一些,槟榔下气的效果也是比较迅猛的,这两个药合在一起,它往下走的力量还是比较明显的。

  由于这种小孩的手足口病,很多孩子,他往往是兼有外感,或者说是由外感引发。有的孩子刚开始时,家长以为就是一个感冒,刚开始可能是没有什么精神、有点发烧、有点咳嗽,以为就是一个发烧。即便没有外感的症状,这种中土的郁结,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肺气也会跟着郁结起来,肺气不能降,它也会郁结起来,也会引起发烧、引起咳嗽、甚至肺炎这些症状。因为它这个浊气主要影响在中上焦,所以我们也要稍微加一点宣达肺气的药,帮助上焦之气的疏通。宣达肺气最好的药,就是麻黄汤。麻黄汤,宣肺解表,力量是最强的,非常好用。那我们也可以用上少量的这种,如果没有特别重的肺炎,我们就可以用少量的麻黄、杏仁这两味药就可以了,就能起到很好的宣达肺气的效果。如果说孩子已经演变成一个比较重的肺炎了,那么麻黄、杏仁的量还要用得比较大一些,也是宣肺救急。如果没有的话,主要是起疹子,发烧啊,一般的胃口不好啊,麻黄、杏仁的量就不用太大,有一点就可以。这是我们治疗这个疾病,讲到的这些主要的药物。可以把它汇总一下,我们先把它打出来:主要是用的栀子、滑石、皂角 、大枣、白蔻、茯苓、苍术、槟榔、麻黄、杏仁,这个方子已经比较大了,是不是。

  如果说这个小孩他没有用过抗生素、没有用过消炎药,还发着高烧,疹子比较红的话,这个方子应该就可以。如果这个孩子已经经过抗生素、抗病毒这些药物的治疗,那么他这个阳气可能比较弱,这个热象可能没有这么明显,这个栀子的量就要用到很小,甚至不用。而是要换成再加一些鲜生姜,来协助温运中间,顾护中土的阳气。我先说一下药量吧,一般的孩子都是比较小,都是五岁以下吧,五六岁以下的小孩,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用量不超过大人的四分之一。栀子,用焦栀子就可以,不用生栀子,就是炒焦的栀子,它的寒凉之性会少很多,不至于对小孩这股柔弱的阳气产生太大不利的影响,能够达到我们清热的效果,又不至于伤了阳气。小孩这个焦栀子一般来讲0.5克就够了,假设他发烧比较历害,也可以用到1克,不需要太多。如果用生栀子的话,这个劲就有点太大了,生栀子太凉了。滑石呢,用的量可以稍微大一点,可以用到6克 ,皂角用0.1克就可以了。大枣呢,一般的枣,像大拇指指头肚大的大枣,一般用3个也就可以了,主要是固运中土,再就是调调整个药的口味,不需要超过3 个,家里要是枣特别大肉特别厚的,用1个也可以。白蔻用3克,茯苓10克,茯苓为什么量用的比较大,因为茯苓药气不易煎出来,茯苓要想煎的药效比较好,需要煎一个小时以上。而我们像这种病一般都比较急,焦药也就是二三十分钟,不会煎出太多药气来,10克也就够了。苍术用3克,槟榔3克, 麻黄0.5克,杏仁1克,鲜生姜3片,这是一个量都很小的一个方子。

  这是我们针对手足口病,提供的一个参考处方,如果有的孩子需要的话,可以试一下。实际上,由于国家把手足口病定为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病的话,一般大夫其实是没有机会治疗的,都是到正规医院治疗去了,基本上都是西医的一些方法。但是因为有时候在在乡下,老百姓孩子病了,他也不知道是啥病,他就以为是感冒了,尤其是早期的一些孩子,他疹子还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也能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就按照一般的运中化湿的路子,一两副药就能治好,效果也都不错。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化热,或者有点发烧也不历害。这个病毒繁殖的还不是很多,中土壅滞的还不是很重,有时只用鲜姜,白蔻,茯苓、半夏、苍术、槟榔,就这么简单的运中化湿,简简单单的这么几味药就可以治好。一旦化热比较历害了,一旦生疮,长出疹子来了,化热比较历害了,就需要用上清热的栀子。一旦高烧不退的时候,说明浊气堵的比较重了,肺气可能也不开了,就需要用上这种化浊气的,皂角要用上,开肺气的麻黄、杏仁也要用上,包括利湿气的滑石也要用上,都是要把中土给它通开。这个药,大枣要把它掰开,枣肉比较多比较厚的把它掰开,掰成小块最好,容易煎出发药气来。滑石最好用布包一下,包煎,要不然滑石在药里,沫沫到处都是,也不好倒,包煎的话倒药时也好倒些。这个药煎药的时间最好半个小时以上比较好,煎的时间长一些,味道比较柔和,给小孩喂的时候比较好喂。因这这个药,尤其是用了麻黄之后,麻黄这个味不太好闻,所以有些孩子用了这个药之后,有可能要呕吐,就是恶心、吐。这个没关系,喂的时候,不要喂多了。这个药可以稍微也别太热了,因为中焦本身有热,温温的不凉就可以。一次喂上一小勺,别喂多了,慢慢喂。如果孩子吐的话,那就让他吐。吐出来歇一歇,歇一会,可以再喂一点儿,慢慢的他就不吐了。这个药,吐的话就是里面这个浊气,这个中土里面壅滞的这股湿热浊气,化开之后它就能动了,药进去之后,它就把它化开了,可以动了,一动的话,因为里面浊气太多,一下子没出去,就吐出来了。这是见效的一个好现象,吐出来没关系,给孩子擦干净,漱漱口,再歇一歇,再喝一点,接着把里面的浊气再化一化,慢慢的,他就会把里面的浊气化开流通开,慢慢的小孩就会排出大便来,小便也就痛快了。整个气机一流通开的话,那么发烧很快就可以退下去,疹子慢慢的也会好起来。至少不会引起严重的气机淤滞,就不会引起像一些很严重的肺炎啊,窒息啊,这样很严重的并发症,这种危险就会小得多,就不至于要了孩子的命。因为郁堵要是很历害的话,整个气郁滞不通,一旦引起肺炎、窒息的话,这个小孩很可能就会有危险。

  所以,治疗这个病,这个病本身其实也比较简单,从病机来讲比较简单,但这个病还是比较重的病,也不是一个小病。那么病重的原因在于:这个浊气比较多,壅堵的比较厉害。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从源头上,从中焦把这股壅滞的郁浊之气给流通开,排出去。所以我们是从清热利湿、化浊运中、通腑、宣降肺气诸多方面吧,把中焦的浊气化解、排出,并且促进一身气机的流通,是这么一个思路。

  虽然用的药有点繁杂,小孩子病有时候一般的病几味药就可以解决。这个病牵扯的方面比较多,所以我们这个方子有点大,有点繁杂。大家在临床上如果说碰到类似的患者,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灵活的化裁。高烧不退,比较厉害的有时,需要加强宣降肺气,宣通肺气的力量,麻黄、杏仁的力度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如果湿热比较重,没有明显的咳嗽,憋气,肺气不宣这种症状,只是单纯的发烧,疹子比较重,疹子比较红啊,中土壅堵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清热利湿的药加大力量,栀子、滑石的量都可以适当地加大。栀子用到1克,滑石用到12克都可以。所以我们处理这个手足口病这个疾病的主要核心就是要把壅堵中土的这种湿热浊气给化解流通掉,就是这么一个思路,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好了,手足口病相对来讲还是可以治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课后问题

  具体的治疗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再交流一下。

  好,我们来看看大家的问题,一个一个的来看。

  1.小宇问:老师,治疗这病有没有什么中成药可以应用啊?

  答:中成药的话,我还真没怎么用过。以前有个成方、成药叫“六一散”。“六一散”就是滑石、甘草,这个应该可以用一下,主要是利湿。那么清热这个用什么药,我还没有想好。按说,我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中成药,这个可能更方便一些,大家也不用煎药,拿过来就能用。藿香正气的话主要针对中土寒湿之气,中焦偏凉,阳气偏弱的时候用的一个药,这个时候手足口病中焦已经化热了,热气比较盛,用藿香正气的话,偏温了,也不太合适。我再想一想,我平时用中成药也少,大家也可以想一想,主要是按我们这个思路,如果有合适的中成药也是可以代替的。

  2.天使-西安:想问下老师最近国内小孩流行三线炎,是胆经不通吗?有人说喝些板蓝根预防,请问怎么处理?

  答:这个是不是“腮腺炎”,这个字是不是打错了。板蓝根是单纯清热,这个效果可能会差一些。如果是腮腺炎的话,从位置上来讲,肯定是肝胆气郁,应该从疏肝解瘀、清热的角度去治疗。

  3.大国医问:月经色黑迁延18天是血热气虚吗?

  答:黑色的话,它应该是瘀血。月经延期的话,大部分都是属于以虚和瘀为主,估计说血热气虚可能不太合适,估计应该是血瘀或者是合并肝瘀、阳虚这种情况可能多一些。

  3.道法自然问:请问李老师,您治疗手足口病的病例,平均多少天治愈?

  答:我这最近一年多也没有治过手足口病了。那是前几年,大家还不知道这个病叫手足口病,那时手足口病也不是国家法定的传染病,大家都还不太熟悉的时候,接触过一部分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没有太严重的,我治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发烧,长疹子,疹子有烂的,有不烂的。孩子都是发烧,有严重的成了肺炎的还没有,特别严重的病例我也还没有治过。就是这种普通的手上、嘴里长疹子,伴有发烧,有的烧得还比较高38~39度。退烧一般来讲,一付药就可以退烧。那么要好的话,大概一个星期左右,2~3天,2-3付药它这个症状比较平稳了。一个星期左右疹子能够长好,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4.云开日出问:请问老师:这个病与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答:它与湿疹症状上最大的区别呢,从症状上看,湿疹也长疹子,手足口病也长疹子。为什么还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湿疹一般不会伴有发热,再一个湿疹分布的位置比较广,一般不会在手心,脚心,嘴里长湿疹。大部分都是在脸面啊,四肢啊,肝胆经经过的位置,它长得比较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手足口病它这个湿浊之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一下子堵在中土上了,这个气还没来得及从中土发到肝胆经上,它就已经生病了,就已经生成郁热,发起疹子来了。

  而湿疹这种浊气,也是痰浊,它相对来讲缓和一些,堵得没这么重,没这么快。所以他一般没有发烧,而且,因为它堵得相对比较轻一些,所以它中土之气,还能够透气,还能够运转,所以它本身没有受到很明显的影响。相反,肝胆之气反而受郁结之气重一些。它会在外面表现出一些湿疹。都是病因在内,症状在外,相近似的一类病。区别就是手足口病这个病更急一些,郁滞更重一些,湿疹相对缓和一些,郁滞相对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