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案|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第四章 少阴病阶段的继发证(2)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6、“少阴病,二三日,咽疼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此亦是少阴阳回肢温后的局部证状,不是急性炎证咽喉红肿发热痰浊脓血之证。本条甘草汤证咽疼当是一种咽部干燥疼痛的感觉。甘草的功用颇多,如解毒消肿止疼,养阴血利百脉等,若病后阴虚干燥无津之咽疼,服甘草汤自可缓解。如服甘草汤不差,以桔梗汤治。桔梗微温,通气血治咽喉疼痛。
“甘草汤方:
甘草28克
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分温再服。”
“桔梗汤方:
即甘草方加桔梗14克,分再服”。
 
7、“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此条亦少阴阳回后的局部炎证。较猪肤汤、甘草桔梗汤证重一等。文中虽未说咽疼。但咽中伤生疮自无不疼的。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14枚,鸡子1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半夏破成枣核大十四枚,约4克。上苦酒即上等之米醋。鸡子一个去黄,是蛋黄蛋白都去掉,留蛋壳用。《圣济总录》说去黄留白,不对。若仅去黄如何容得下半夏十四枚及苦酒。况且蛋白合醋煮沸即凝成硬块,如何能令三沸,如何能少少含咽。古人已知醋酸性不宜金属器皿,用蛋壳以作加温之容器。意甚浅明,可惜前人未曾说破,按:苦酒消痈肿,杀邪毒,散瘀血。半夏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疼。二味相和治咽中生疮肿疼。
8、“少阴病,咽中疼,半夏散及汤主之。”
本条亦少阴阳回后的局部证状。本条咽疼与桔梗汤条无可区分的特征。半夏、甘草、桔梗治咽疼人多使用,而方中桂枝一药本经用治喉痹,但后世治咽喉炎性肿疼皆斥辛温之药而不用。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灸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一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200毫升,煎七沸,内散二克,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按:白饮即白开水。半夏有毒不当散服八字是后人所加。因半夏对咽喉有一种麻辣感觉。但本方所用已经洗制。陶宏景说:“凡用(半夏)以水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李时珍说:“全制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浸泡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半夏散及汤中半夏似不宜用姜制。
9、“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本条肘后方作:“大病差后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本条肘后方作:“大病差后心中烦,不得卧”为是。本条证应是少阴病阳回后虚热心烦。若少阴脉微肢厥心中烦不得卧不事回阳而用芩连苦寒之品必促其死。本条应从肘后方大病差后,体虚液少余热不清。以黄连阿胶方合病情。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56克,黄芩28克,芍药28克,鸡子黄2枚,阿胶42克
上五味,以水1200毫升,先煮三物取100毫升,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按:黄连黄芩清热烦。蛋黄补阴解热除烦。阿胶甘平补虚滋阴润燥。芍药益阴补肝血不足,补劳退热除烦。五味相合为滋阴清热除烦之剂。鸡子黄应包括蛋白,参看苦酒汤方按语。
10、“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本条心烦不得眠不是少阴证,下利而渴不是太阴证。从下利而渴,心烦不眠看,显然是阳性过程。从猪苓汤看,此证当有小便不利。猪苓汤乃治水热相结小便不利的方剂。同时咳、呕、渴俱与水热相结有关。真武汤治阳虚水不化,猪苓汤治热结水不化。二者皆为治水气之方剂。阴阳性质不同。真武汤治下利咳呕小便不利而不渴,因阳虚不能化水。猪苓汤治下利咳呕小便不利而渴,因有热而渴及心烦不得眠。真武与猪苓二证下利、咳、呕小便不利皆相同,唯以渴与不渴、脉沉与不沉中分寒热阴阳。本条证不是少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