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黄耆建中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黄耆建中汤出于《金匮》血痺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本方是为虚劳里急、诸不足而设。病机由于虚损脾胃,脾为中土,以灌溉诸脏,中土既虚脏腑经络失其所灌溉,营卫气血失调,故出现诸虚不足之证。如里急腹痛、悸、衄、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盗汗自汗等症,故仲师设小建中汤治之,意即小小建立中气以致脾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自调,阴阳和平,诸虚可愈。黄耆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再加黄耆,其气虚较小建中汤之证尤盛,故加黄耆之后补虚益气之功尤著。更名为黄耆建中汤其意义可知。

【方药】黄耆25g 桂枝10g 白芍2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炒麦芽10g(代贻糖)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倍白芍加贻糖即小建中汤,方中以贻糖为主合桂枝甘温相得,能温中补虚,合甘草、芍药,甘酸相须,能健脾缓急止痛;佐生姜、大枣之甘温能健脾而和营卫,再加黄耆为主,则补虚益气功效更著。

临床中凡属于虚劳里急诸不足,气虚亦盛范畴,而见证各异的证候俱投以黄耆建中汤治之。

 

一、术后伤口不愈合

赵某某 女 31 某县医院医生

1975 年 8 月 25 日,丈夫伴随来诊,原患兰尾脓肿并发盆腔脓肿,华大驻该县教学点外科朗医生手术后,盆腔伤口不愈合,并有清稀脓性物自下阴部溢出,而且一直低热不退(37.3 度左右),继后赴某中医学院中药治疗三多月无效来诊。

脉沉无力,舌质淡,苔薄白。

【辨证】中气虚兼脾胃虚寒。

【治宜】温中益气。

【方药】黄耆20g 桂枝10g 白芍20g 灸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炒麦芽10g。三付。

1975 年 9 月 2 日,患者的丈夫陈某某在该县卫生局工作,今日持原处方来要求换方并说:上次诊病后当日返乡,共服药五付,盆腔分泌物基本愈,体温已正常,现在 37 度以下,原方再服巩固疗效。据了解原在某中医学院所服之中药基本是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类药物,故服三个多月无效,该病人从脉舌方面来看都是一派阳虚,伤口不愈合以及分泌物清稀都是阳气虚寒,故予以黄耆建中汤收效神速。

二、骨癌

周某某 女 17 学生(广西南宁市)

2000 年 6 月 7 日,随母来诊,因左足滑膜肉瘤(恶性),今年二月手术,已化疗一疗程,左足背皮肤至左前脚掌至今伤口不愈合,医生拟采用截肢手术,家长不同意,故转求中药,患者自述:小学三年级时左足扭伤过,两年后左足在走路时又碰上石子,就疼痛未了,目前除患处麻木外,余无他症。脉浮无,苔白。

【辨证】脾胃虚寒阳气不生。

【治宜】扶阳补气。

【方药】黄耆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灸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三付。

2000 年 6 月 16 日,家长述:孩子患处已长出红色新肉,因上学故孩子未来,既然已效,原方七付。

【说明】(本人应邀赴广西南宁市,广西中医学院讲,共两次,主要任务是培养一批年青高职称的老师,医学博士刘力红、等教授及附一医院院长唐龙),因暑假临近,以后未再返校,该案未追踪。
 

三、贫血

吕某某 男 50 织巾厂

1976 年 3 月 5 日,心悸、气短、眩晕数月,华西医大诊断贫血,眼睑内苍白,原有大便下血、脱肛等都在我处治愈。脉弦滑数无力,舌质淡,苔白。

【辨证】中气不足脾胃虚损。

【治宜】扶阳补中。

【方药】黄耆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灸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贻糖100g。二付。

1976 年 3 月 22 日,病愈饮食增加,今日另治其他病而来。
 

四、术后伤口不愈合兼遗精

杨某某 男 42 外科 35 床住院病人

1974 年 12 月 31 日,疝气手术后伤口三月不愈合,伤口有脓、失眠、遗精每周一次。脉沉,舌淡,苔白。

【辨证】虚劳诸不足。

【治宜】温中益气。

【方药】黄耆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灸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贻糖100g。二付。

1975 年 1 月 3 日,伤口脓已干净,原方加龙骨15g 牡蛎15g。二付。

1975 年 1 月 6 日,伤口开始愈合,睡眠好转,未遗精。原方二付。

1975 年 1 月 9 日,原伤口约一寸多宽,一寸多深,可放入一根小指有葨。二付后脓净,六付后伤口基本长平,原塞的纱布逐渐自行退出来了,饮食增加,精神好转,现两周遗精一次。原方加附片先熬 30g。二付。以后出院。
 

五、腰痛

吴某某 男 42 染厂

1975 年 1 月 27 日,腰痛数月,诸治无效。

【脉】浮大无力,舌淡,苔白。

【辨证】虚劳腰痛。

【治宜】补中扶阳。

【方药】黄耆建中汤二付。

1975 年 1 月 29 日,好多半,原方二付。

【体会】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主治未经汗下,中气素虚的心悸而烦,在《金匮》主治血痺虚劳中所指的虚劳里急,诸多病变的各种不足病症,加黄耆之后更名,黄耆建中汤,其补气之作用更甚一酬,虚劳各案中,尤其术后病人为何伤口久不愈合,说明阳气虚极,日食珍馐美味,也无补于事,古人云:天为阳地为阴,故天地配以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是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理,大补阳气则此阴阳平衡,顺乎自然之理,伤口愈合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