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第三十八案-第三十九案 桂枝麻黄各半汤

曹颖甫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第三十八案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

  (颖师医案)

  顾(左,住方斜路,十月二十一日),寒热交作,一日十数度发,此非疟疾,乃太阳病,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三钱) 甘草(钱半) 杏仁(五钱) 麻黄(钱半) 白芍(钱半) 生姜(二片) 大枣(四枚)

  佐景按: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原法分为三服;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原法分为再服。取前方原量三之一,后方原量二之一而较之,得麻、杏同量,而后方之桂、芍、姜、草、枣悉比前方约多一倍,故前方名各半,而后方名桂二麻一也。然而近代煎服法,率分二次煎服,与古者不同,况其分量上下,又甚微细,故吾人但知此二方之应用足矣,初不必过分斤斤于铢两之间也。

  曹颖甫曰:此证甚轻,故轻剂而病易愈,不徒与铢两不合已也。

  新鄂二妙

  梁新,唐武陵县人,精于医。有富商某,中夜暴亡,待晓气犹未绝。新诊脉,谓其仆曰:此中食毒也。仆曰:主人嗜食竹鸡。新曰:是已,竹鸡食半夏,此必半夏毒也。乃命捣姜绞汁,抉齿灌之,半日而苏。

  崔铉闻其名,荐之于朝,仕为尚药奉御。朝士某患风疾,诣新治之。新曰:何不早示,疾已深矣,请速归置家事。某遑遽而归,见有榜鄜州赵鄂善治疾,又使诊之,一如新言,惟曰:仅有一法,可购消梨食之,不限数,不及则捩汁饮之,或希翼万一。某如言,急购消梨于马上频饮,旬日抵家,顿觉爽朗,疾不复作。乃诣鄂谢,又访新具以言告。新惊,乃召鄂至,广为延誉,仕至太仆卿。

  张廷之有疾,诣鄂治之。鄂曰:宜即服生姜酒一盏,地黄酒一杯。又诣新求治,一如鄂说。如法治之,疾寻平。他日疾又作,为时相某坚减一杯,其夕乃卒。时人称新、鄂为二妙。

  第三十九案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二

  (颖师医案)

  朱(右,住小北门福佑路,十月九日),自坠胎后,即病寒热往来,日夜五度发。此本麻黄桂枝各半汤证,可以一汗而愈。乃经西医用止截疟病之针,寒热之交作遂止,变为但热不寒。西医因验其血,谓无疟虫。病本非疟,安得有疟虫乎?自此以后,一身尽痛。经王仲奇先生用通络疏风之剂,身痛愈其大半。而大便否[150]否(pǐ匹):闭塞,阻隔不通塞不通,今晨已发痉厥,证甚危笃。脉实大有力,血分热度甚高,加以日夜渴饮,阳明燥热显然,治宜调胃承气汤,佐以凉血通络,或可侥幸于万一。

  生川军(三钱) 枳实(三钱) 芒硝(二钱) 生草(二钱) 丹皮(五钱) 大、小蓟(各三钱) 丝瓜络(一条,剪,先煎,去渣,入前药)

  佐景按:吾师一二诊后,即因故辞谢,由他医续治。后闻卒不起,惜哉!然而卒不起者,非后医之过,坏病之治实难也!推本病之源,殆因坠胎之后,正气虚弱,因得太阳病。凡太阳病当从汗解,绝无止截之理。竟止截之,故遂变为深一层之坏病。我更不知用以止截者为何药,使其为奎宁之属,则吾知有服金鸡纳霜数十粒,因热极而死者。故截后之化燥,奎宁不无嫌疑。设此说非是,化燥实本乎病者在里之伏热,则吾以为初起病时,桂枝二越婢一汤当较桂麻各半汤为胜一筹。

  复次,大论桂枝二越婢一汤条曰:“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诸家或以本条为有缺文,或以为是倒笔,余则谓但加一括号如上式,以示例外之意,即得,初不必议论纷纷也。又括弧并可用于他条。

  曹颖甫曰:历来病家最忌有钱,有钱则药石纷投。予每见富家子弟妇为杂医所误,甚有至死不悟者,可悲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