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大胆和细心

曹颖甫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大胆和细心

  姜佐景

  “胆欲大而心欲小”,这一句话是我们先哲孙思邈先生的遗教。我们做医师的应当恪遵无违,尤其是经方家更要切实地奉行。因为经方的药力比较的锐利,如果没有大胆,哪能开得成方?如果不加小心或细心,怕不吃坏病人么?

  或者有一部分的读者,未曾有怎样用方的经验,看见本书药效的敏捷,起病的神奇,偶或遇见病证,不免要怦怦心动,跃跃欲试,就开一张经方,给病人吃。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让我先声明一下:“倘或你把这病人治好了,本书是与有荣焉。倘或你把这病人吃坏了,本书却不负一丝一毫的责任,我编书者更恕不代你受一分一毫的罪过!”我并不是做专听赚钱、不听亏本的生意。请容我慢慢道来。

  诸位,“天下莫如吃饭难”当改作“天下莫如行医难”,倒觉得确切些。现在姑省掉病家的自误,社会的迷信,种种问题不论,但论我们医道分内的事。

  经方家首重辨证,辨证即是大不易事。如本集所说,治病人身热的主方,至少有数十首。究竟要用哪一首呢?就要严格地辨别选择一下了。而本集所没有讲到的,还不知有多少。例如麻黄加术汤证也有发热,小柴胡汤证也有发热,等等。又如本集说大承气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是治下利的,哪晓得理中汤、四逆汤也是治下利的。寒热误投,祸患立至,这都是待第二集的继续说明。故若但凭本集以治病,以为大道尽在于此,那就危险万分了!呸,《经方实验录》有什么用?还是请诸位下一点刻苦的功夫,细读《伤寒》《金匮》的原文。一旦贯通之后,那才是伟大的成功!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这虽是吓人的话,但初学者为细心起见,究要防备防备。何况不要说药吃得不对,或者要受苦,就是有时方药都对,而分量不合,也要出乱子的。因为分量轻了,必不能一击而中,邪乃扰扰作乱。分量重了,又多起瞑眩现象。初治医者好譬新上战场的兵士,闻炮声而振栗,谁又晓得这是瞑眩不是瞑眩呢?若不是瞑眩,又怎样补救呢?

  你要晓得病人的病是不依照我们医书上的例子生的。医书上的例子住住是单纯的,而病人的病往往是复杂的,因此初治医者就不免迷惑了。看看这一个汤证有点像,那一张方子也可用。疑则生难,故曰疑难。医者当此疑难的时候,切要定一定神,清一清心,究竟哪一张方子可用?其余的方为什么不可用,才是道理。

  药量方面宁自轻小递加,一味药用惯了,方可重用。切不可毫无经验的冒昧用重量,因为一次出了恶果之后,你的胆子自然而然地小了,甚至于就此不敢用这味药了,到那时反贻笑柄。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子说:“道可致而不可求。”所谓“养”,所谓“致”,都是慢慢的意思。“欲速则不达”,慎之慎之。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一位学医者倘能得到良师的指教,无疑的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在临床方面,更可以目睹师长的治验,省却自己盲目的试验了。倘然得不到良师的话,那么宁多读书。中医书汗牛充栋,只好在“择”字上用心了。

  等到学力孟晋[222]孟晋:进取了,经验丰富了,处处细心了,才可以大胆治病。即遇险证当前,应立予急救之方,晓得病人不服此必死,服此或有生望,除此别无他法。泰山前崩于前而不惊,死神追于后而无畏。这样才是大医的风度!

  我所以说细心辅大胆,大胆方不流为鲁莽。大胆佐细心,细心方不变作姑息。而大医的细心,当学“诸葛一生惟谨慎”样!大医的大胆,又当像“赵子龙一身是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