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论二首笔者补之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宣明论》
谷肉果菜含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五常政大论》
果子生食,生疮。
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
生米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
桃子多食令人热,仍不得入水浴,今人病淋沥寒热病。
杏酪不熟,伤人。
梅多食,坏人齿。
李不可多食,令人胪胀。
林檎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橘柚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疮产妇亦不宜食。
樱桃杏,多食伤筋骨。
安石榴不可多食,损人肺。
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动痰饮。
生枣多食,令人热渴气胀;寒热羸瘦者,弥不可食,伤人。
食诸果中毒,治之方
猪骨烧灰
上一味,末之,水服方寸匕。亦治马肝、漏脯等毒。
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勿食。菌仰卷及赤色者,不可食。
食诸菌中毒,闷乱欲死,治之方
人粪汁,饮一升,土浆,饮一二升,大豆浓煎汁,饮之,服诸吐利药,并解。
食枫柱菌而哭不止,治之以前方。
误食野芋,烦乱欲死,治之方。以前方。其野芋根,山东人名魁芋;人种芋三年不收,亦成野芋,并杀人。
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戟人咽喉,气病欲绝。或吐下白沫,身体痹冷,急治之方
肉桂,煎汁饮之,饮冷水一二升,或食蒜,或饮地浆,或浓煮豉汁饮之,并解。
正月勿食生葱,令人面生游风。
二月勿食蓼,伤人肾。
三月勿食小蒜,伤人志性。
四月八月勿食胡荽,伤人神。
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气力。
五月五日勿食一切生菜,发百病。
六月七月勿食茱萸,伤神气。
八月九月勿食姜,伤人神。
十月勿食椒,损人心,伤心脉。
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涕唾。
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饮食不化,发百病,非但食中,药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
时病差,未健,食生菜,手足必肿。
夜食生菜,不利人。
十月勿食被霜生菜,令人面无光,目涩,心痛,腰疼,或发心疟,疟发时手足十指爪皆青,困委。
葱韭初生芽者,食之伤人心气。
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独颗蒜弥忌。
枣和生葱食之,令人病。
生葱和雄鸡雉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窍经年流血。
食糖蜜后,四日内食生葱蒜,令人心痛。
夜食诸姜蒜葱等,伤人心。
芜菁根多食令人气胀。
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病,韭亦然。
莼多食,动痔疾。
野苣不可同蜜食之,作内痔。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慝虫。
黄瓜食之,发热病。
葵心不可食,伤人,叶尤冷,黄背赤茎者,勿食之。
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
病人不可食胡荽及黄花菜。
芋不可多食,动病。
妊妇食姜,令子余指。
蓼多食,发心痛。
蓼和生鱼食之,令人夺气,阴咳疼痛。
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成恶邪病。
小蒜多食,伤人心力。
食躁式躁方
豉,浓煮汁饮之。
钩吻与芹菜相似,误食之,杀人,解之方
荠苨八两
上一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
菜中有水莨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之,令人狂乱,状如中风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为病,发时手青,腹满痛不可忍,名蛟龙病,治之方。
硬糖二三升
上一味,日两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差。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
黎穰煮汁,数服之解。
扁豆,寒热者,不可食之。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食大豆屑,忌啖猪肉。
大麦久食,令人作癣。
白黍米,不可同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
荍麦面,多食令人发落。
盐多食,伤人肺。
食冷物,冰人齿。
食热物,勿饮冷水。
饮酒,食生苍耳,令人心痛。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
饮酒,大忌灸腹背,令人肠结。
醉后勿饱食,发寒热。
饮酒食猪肉,卧秫稻穰中,则发黄。
食饴,多饮酒,大忌。
凡水及酒,照见人影动者,不可饮之。
醋合酪食之,令人血瘕。
食白米粥,勿食生苍耳,成走疰。
食甜粥已,食盐即吐。
犀角筋搅饮食,沫出,及浇地坟起者,食之杀人。
饮食中毒烦满,治之方。
苦参三两 苦酒一升半
上二味,煮三沸,三上三下,服之,吐食出即差,或以水煮亦得。犀角汤亦佳。
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治之方。
盐一升 水三升
上二味,煮令盐消,分三服,当吐出食,便差。
矾石生入腹,破人心肝,亦禁水。
商陆,以水服,杀人。
葶苈子,傅头疮,药成入脑,杀人。
水银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银着耳边,水银则吐。
苦练无子者杀人。
凡诸毒,多是假毒以投,无知时,宜煮甘草荠苨汁饮之,通除诸毒药。
附:救诸劳损病方五首(摘自《辅行诀》手抄本)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虚候,藏气互乘,虚实错杂,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著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文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为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悯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一)养生补肝汤
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秘。
蜀椒一升; 桂心三两; 韭菜一把;切 芍药三两;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上六味,以上五升,先煮椒、桂、韭菜叶、芍药,取得二升,去滓,内芒硝于内,待消已,将麻油倾入,乘热急以桑枝三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药合为度,共得三升,温分三服,一日尽之。
(二)调中补心汤
调中补心汤,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恍惚。
旋覆花一升; 栗子十二枚;打去壳 葱叶十四茎; 豉半斤; 栀子十四枚;打 人参三两;切
上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日三。
(三)建中补脾汤
建中补脾汤,治脾虚,肉极,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切 饴糖一升; 芍药六两; 桂枝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
(四)宁气补肺汤
宁气补肺汤,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 五味子一升; 白酨浆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两; 竹叶三把;
上六味,但以白戴浆共煮,取得三升,分温三服,日尽之。
(五)固元补肾汤
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筋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
地黄;切 王瓜根各三两;切,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四两; 干姜二两;切
上方六味,以苦酒合并,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
又治五药方
肝劳:雄黄白矾丹砂羊肉
心劳:禹朴滑石石英马肉
脾劳:石膏琅玕硫黄牛肉
肺劳:硫黄垩土赭石狗肉
肾劳:阳起雄黄石膏猪肉
上五方,上二味俱三两,下三味俱作六两。
五劳诸方,皆虚中夹实,可谓正虚则邪实也,如建中可治挛急,所缓肝急也。
附:五窍救卒死方(摘自手抄本《辅行诀》)
陶隐居云:中恶卒死者,皆脏气被壅,致令内外隔绝所致也。神仙有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之方五首,录如下:
点眼以通肝气,治跌仆暨腰,挫闪,气血着滞,作痛一处,不可欠伸、动转方。
矾石;烧赤,取凉冷,研为细末
每用少许,以酢蘸,点目大眦,痛在左侧点右眦,痛在右侧点左眦,当大痒,蛰泪大出则痊愈。
吹鼻以通肺气,治诸凡猝死,息闭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治之。
皂角;刮去皮弦,用净肉,火上炙燥,如杏核大一块 细辛根;等分
共为细末,每用苇管吹鼻口少许,得嚏则活也。
着舌以通心气,治中恶,急心痛,手足逆冷者,顷刻可杀人。看其人唇舌青紫者及指甲青冷者是。
硝石五钱匙; 雄黄一钱匙;
上二味,共为极细末,启病者舌,着散一匕于舌下,少时即定中。若有涎出,令病者涎咽下必愈。
启喉以通脾气,治过食难化之物,或异品有毒,宿积不消,毒势攻注,心腹痛如刀绞。
赤小豆; 瓜蒂;各等分
共为散,每用咸豉半斤,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去滓,内散一匙,顿服,少顷,当大吐则瘥。
熨耳以通肾气,治梦魇不寤。
烧热汤二升,入戎盐七合,今烊化已,切葱白十五茎,内汤内,视汤再沸,即将葱取出,捣如泥。
以麻布包之,熨病者二耳,令葱气入耳,病者即寤也。
上五方,乃神仙救急之道;若六畜病者,可倍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