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1.四合汤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高良姜6~10g制香附6~10g百合30g乌药9~12g丹参30g檀香(后下)6~9g砂仁3~5g五灵脂9~12g蒲黄(布包)6~10g

功能:温中和胃,活瘀散滞,理气养血。

主治:同三合汤证,但又兼有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黯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象沉而带弦,证属中焦寒凝气滞兼有瘀血者。

组方医理:本方是在三合汤的基础上加失笑散。其中蒲黄活血散瘀,《本草纲目》中说:蒲黄“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加五灵脂行血止痛,《本草纲目》中说它“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二药合用,再配合丹参,活瘀止痛的功效增强,对中焦有瘀血阻络而发生的心腹疼痛有良好疗效。三合汤加失笑散4方合用,既有气药,又有血药,既能祛邪,又兼益人,所以对久治不愈的胃脘痛能发挥特有的效果。

加减运用:兼有呕血、便血者,改用蒲黄炭、五灵脂炭,再加白及10g、生藕节20g,或藕节炭30g、三七粉(分冲)2g、伏龙肝60~100g(煎汤代水),香附也要炒黑,可去砂仁;如无呕血、便血,但大便黑色,潜血阳性者,也可用蒲黄炭、五灵脂炭,或再加白及、乌贼骨等。其余加减同三合汤。

验案举例:张某某,女,49岁,歌舞团演员,1985年10月18日初诊。胃痛已五六年,近半年来病情加重。渐渐消瘦,面色萎黯,舌苔根部较白,胃部疼痛喜按,得热减轻,脘部发堵,腹部发胀,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二便尚调。右手脉象细弦,左手脉沉细。于10月4日在某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多发性溃疡,欲收住院治疗,但因目前无空床,在等空床的时间内,来找我诊治。根据其疼痛已久,久病入血,并见痛处固定,腹胀脘堵,右脉细弦,诊为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再据其喜按喜暖,知兼有虚寒。治法采用温胃调肝、行气活瘀之法,以四合汤加味。处方如下:高良姜10g,香附10g,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檀香(后下)6g,砂仁5g,吴茱萸6g,生蒲黄9g,五灵脂9g,茯苓15g,木香6g,水煎服,7~14剂。

二诊(11月5日):进上药后,胃已不痛,精神好转,右手之脉已不细,弦意亦退。仍感胃部发堵,但已不发胀。再守上方,稍事变动,乌药改为12g,檀香改为8g,砂仁改为6g,五灵脂改为10g,加桂枝9g、苏梗10g,7~14剂,嘱效可继服。

三诊(11月20日):近日因生气,又有胃痛,但较以前轻。改檀香为9g、桂枝为6g,加白芍12g,7剂。

11月28日住入某医院,自觉症状已消失,停中药,等待胃镜复查。

12月5日,胃镜检查报告10月4日所见之溃疡已经愈合,不必再治疗。于12月7日出院。

按: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均为治疗胃脘痛的古方,但每方又各有特长,把这3个或4个药方合为一方,共冶其所长为一炉,并互纠其短,发挥它们治疗胃脘痛的共济作用,故在临床上常常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奇效。三合汤、四合汤确是治疗胃脘痛非常有效的经验方,我应用几十年,愈人无算,谨供同道们参考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