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
熟地黄9g生地黄6g麦冬4.5g百合3g炒白芍3g当归3g贝母3g生甘草3g玄参2.5g桔梗2.5g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本方主用于肺为虚火所伤而致的咽痛、喘咳、痰中带血、手足心热、下午烦躁、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或脉虚大、尺脉弱小诸症。肺为水之上源,肺伤则不能滋化肾水,肾中虚火上炎,肾脉夹咽,故咽痛;火上熏肺,故喘咳;火郁生痰,火动血络,故吐痰血。方中用生熟地黄益肾滋水,退烦热为主药;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润肺清热,为辅药;玄参滋阴降火利咽喉,贝母散肺中郁火而除痰,归、芍养血以防肝火之动,为佐药;桔梗载药入肺而清金,为使药。本方虽以地黄为主药,但其治疗目的不在于补肾,而在于清金保肺,百合、麦冬为有力之辅药,故名以百合固金汤,其制方之义,可了然明白。目前临床上常常把百合的用量加为6~9g。
我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时,常根据症状的不同进行加减增损。例如:咽喉干燥疼痛明显者,生地黄加至10~15g,玄参加至9~12g,另加青果6~9g;喘咳明显者,百合加至9g,另加蜜炙紫菀12~15g、炒苏子9g、蜜炙枇杷叶15g、蛤蚧尾粉1.2g(装胶囊分2次随汤药冲服);痰黄而多者,加瓜蒌20~30g、天竺黄9g、金沸草9g,贝母改为9g;咳血明显者,生地黄加至15~20g(或更多些),百合加至9~12g,玄参加至15g,另加生藕节30g、白及9g、焦栀子6g、炒苏子9g、三七粉1.5g(分2次随汤药冲服)。我曾用此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大咳血,血止后,再服10余剂巩固疗效,然后去栀子、藕节,另加生白术、茯苓、半夏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以杜生痰之源,每收理想效果。
近些年来,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矽肺取得了一定疗效。我用此方治疗矽肺时,常用于二、三期矽肺,有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者,并加炒苏子9g、白及10g、茜草炭12g、海金沙10g、菖蒲9g、天花粉10g、鸡内金9g,对平喘止咳、化痰止血、恢复体力有较好的效果。总之,治疗矽肺病也要辨证论治,不可死板地固定一方不变,要随证候的变化而加减变化方药。
百合固金汤与补肺汤(蜜炙桑白皮6g,熟地黄6g,人参3g,蜜炙黄芪3g,五味子3g,紫菀3g)、补肺阿胶散、紫菀汤俱治肺虚咳嗽。但前方治肺被虚火所伤而咳嗽咽痛等,偏治肺阴虚不能生水,肾火上炎之证;补肺汤则偏治肺气虚,子病累母,脾气亦虚证,肾为气之根,故方中以熟地黄滋肾,以五味子收肺肾之气,但总以温补肺气为主,金旺水生,咳嗽自止,但要注意肺中有实火者忌用此方,补肺阿胶散(阿胶、马兜铃、炙甘草、牛蒡子、杏仁、糯米)偏治肺中津液不足,口干气哽,咳嗽少痰之证;紫菀汤(紫菀3g、阿胶3g、知母3g、贝母3g、桔梗1.5g、人参1.0g或党参1.5g、茯苓1.5g、甘草1.5g、五味子12枚)偏治肺伤气损、气阴两虚、劳热久嗽、痰中带血之疾。
我曾用此方减熟地黄、当归,加生石膏(先下)30g、知母9g、瓜蒌30g、苏子9g、沙参9g,用于治疗肺阴虚咳嗽、口渴痰黄、痰中带血、面晦消瘦(胸部Ⅹ光拍片右肺有阴影,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服药30余剂后,诸症消失(肺中阴影亦消失)。介绍于此,仅供参考。
肺气虚咳嗽、痰白、畏冷、气短声低者,忌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