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桂枝汤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伤寒论》)

提要

桂枝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以上五味,用水约500ml煎取200ml,第二煎用水350ml煎取200ml,两次共煎取药汁约400ml,分为两次温服。服药后约半小时,喝热稀粥一小碗,盖被令全身微汗出。如服药后过3~4个小时,仍无汗出,再服药如前。如仍不出微汗,则再煎一剂,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药服法如前,直至出微汗而病解。如服一次即微汗出而病解,则停服后面的药。注意,出汗时不可令大汗出如水洗,如此则病必不除。一定要令全身垫垫微汗出,病方能解。这是使用桂枝汤需要注意的事情。

本方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头痛发热,自汗出,恶风寒,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兼缓和之象。

外感风寒表虚证,是因风寒之邪从皮表侵入人体,由于营卫不和,阳不能卫外,营不能内守,故自汗出而病不解。外邪搏于肌表而致头痛、发热、脉浮。肺主一身之表,肌表受邪,肺气不宣故鼻鸣。胃气不和故干呕。用此方解肌、疏风、调和营卫,其汗自止,诸症自愈。

本方用桂枝辛温可入透营分,和营散邪为主药;辅以白芍护营固里。二药同用,一散一收,营和则邪外出,邪出则卫自密,营卫调和,则汗自止。佐以生姜辛散以助桂枝达邪外出,大枣味甘以助白芍和营养阴;使以甘草甘缓调和百药,使诸药共达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本方加重桂枝为15g,名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疼痛堵闷,发作欲死。一方为本方加紫肉桂3~5g,亦名桂枝加桂汤,治症相同。我常用此方(桂枝汤加紫肉桂)随证加减,治疗奔豚气病,效果甚佳。例如一男性患者,右胁隐痛,胃脘部发堵,食欲不振,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胃脘部而致胃脘疼痛,胸胁憋闷气短,十分痛苦,曾在北京某大医院诊治二年多,未能确诊,亦未治愈。痛剧时曾注射哌替啶(度冷丁),不见效果。我拟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5g,大枣4枚,紫肉桂4.5g,柴胡10g,皂角刺6g,白蒺藜12g,红花10g,半夏10g,水煎服。服后小腹部之气不再上冲,经服药30多剂而诸症痊愈。

在本方中加附子6~10g,名桂枝加附子汤,原用以治疗太阳病发汗,遂漏汗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我常以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卫阳不固漏汗不止之证,每获良效。例如1973年治一女患者,无论春夏秋冬,每日皆全身汗出,内衣须每日更换,虽夏日暑天亦不敢穿单衣,并须戴帽子,虽处密室亦觉有风吹入体内,而感觉不适。食纳尚可,小便少。月经正常。舌苔薄白,脉象濡软。西医院有的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的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治疗均无效果。我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如下:桂枝10g,白芍12g,生甘草5g,大枣4枚,制附子9g,浮小麦30g,煅龙、牡各20g,山萸肉12g,水煎服。共进20余剂而痊愈。

本方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0g,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此为《金匮要略》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方剂。我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遗精、阳痿,每收良效。例如一男子,患腰酸腿软,遗精每周二三次,阳痿早泄,自汗盗汗,精神倦怠,已经一年多,久治未愈。观其面色晦黯,察其舌尖微红,苔薄白,脉象沉细尺弱。处方如下:生、熟地黄各12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桂枝10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4枚,甘草5g,五味子10g,制附片5g,生龙、牡(先下)各30g,远志10g。水煎服,共进月余,诸症痊愈。

注意,风寒感冒属恶寒、身热、无汗、表实证者,忌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