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流感头疼呕吐

朱木通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王某某先生妇人年六十开外,平素身体强健未曾患病即如1957年6月的世界的流行感冒盛行,依然不为所染。
乃至流感稍衰的8月某夜,忽然头痛欲裂、呕吐不止。
无发热、不恶寒、头痛在两颞颥部及后脑筋、呕吐激烈、点滴不能容纳、手足温、脉浮缓。
依照上述症状,主当时使我发生迷茫的是:桂枝汤与吴茱萸汤的取舍。《伤寒论》阳明篇曰:“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这是阳明寒呕,但本患者脉浮缓是不能成立阳明证。又《伤寒论》厥阴篇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是厥阴头痛,但本患者更无手足冷、脉沉的厥阴证候,所以,更不能成为吴茱萸汤证。于是,把重点转移于浮脉,从桂枝汤证着眼。然自太阳病桂枝汤证头痛脉浮缓干呕,虽不一定发热,但恶寒是不能免的:《伤寒论》太阳篇第一条曰:“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又曰:“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准此,则“必恶寒”三字是太阳病的定义。因此,对此二方之取舍颇费苦心。
最后我决定以脉浮缓为目标,投以桂枝汤以观其变。
然仅服一剂,病霍然而愈。
【按】桂枝汤出《伤寒论》太阳篇及《金匮要略》妊娠篇。此二篇皆以桂枝汤列为第一方。桂枝汤虽然在《伤寒论》是“有表证”的解表剂,其实是补剂的基干。与其说是风邪药、解表药,毋宁说是补表药较为恰当。《金匮要略》所以列为妊娠篇的第一方,大概也是以补益为主。我们研究小建中汤、归耆建中汤等补剂便自然理解。
在《伤寒论》桂枝汤用法,必须热稀粥以助药力使“微似有汗”。又原文再三提示:“若不汗,更服,依前法。”然这是在“可发汗”之场合才可适用,若在“病常自汗出者”凉不须吸热稀粥助药力也。而且除非病症危急外,嘱咐患家依此服法,恐怕不肯照办。
认为“可发汗”,而不用麻黄汤或大青龙汤,反以有止汗作用的桂枝汤,而吸热稀粥补助药力,这就是仲师治疗法的精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