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鼻出血二日不止的少年
西螺某某阁布袋戏徒弟翁某某,年十七岁,据云在家乡(两个月前)曾患一次轻症衄血,此次随该戏剧班到嘉,在兴中戏院突然大量出血急如泉涌,就近聘某西医注射三四针不能止,乃托余为之诊治(当时曾以冰块冷淹头部)。
初诊为1960年2月12日,是为发病之第二日正午,患者仰卧而鼻血犹未停止。患者白胖,为一标准型壮健青年,但肤色白软如女性,颜面潮红如被饮酒状,从这一颜色可推知其为上逆。自觉症状为头痛,尤其后脑筋更痛,口内黏涩,大便顺,唯小便赤涩,无热,不大渴。
投以黄连解毒汤加甘草,一剂血止,是日尽二剂而头痛亦除。翌日再服二剂而全治。
【按】此患者初诊时本欲投三黄泻心汤,后因其人便不秘,心下没有痞硬,所以用黄连解毒汤。泻火剂之中以黄连解毒汤的用途最广,因此合其他方剂的机会亦多。
日本矢数道明先生曾以黄连解毒汤合甲字汤治一妇人由卵巢喇叭管炎并发急性腹膜炎而快速之奇效。矢数氏曾撰文发表于《汉方与汉药》4卷10号,对本方之药理解释及应用范围论述详细,惜文长无法全译。爱将其要旨略为节取而散记之:
本文出《肘后方》之“伤寒时气温病”门为黄连三两,黄柏、黄芩各二两,栀子十四枚。主治为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烦呕不得眠者。据《肘后方》原文:此方泻三焦之火云云。盖消火药,即今日之消炎、解热、清凉也。用途虽与三黄泻心汤类似,但此方之消炎作用是主治血中游火,及消残余之热,既除发散,也不似柴胡之和解作用,又不似大黄、芒硝之泻下解热,更不似石膏主剂之大寒解热。《蕉窗方意解》曰:“结毒沉涸而诸药罔效,或用奇良轻粉之类无效者,用此方有大效。森道伯先生常以此方改造起因于胎毒之小儿虚弱体质,并为驱逐胎毒之根本方剂。”
又马场和光氏治阑尾炎用三黄泻心汤兼之,或兼用桂枝茯苓丸料加薏苡仁黄连黄芩,其意即原本此方,亦颇有研究价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