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口渴与自汗
五岁男孩尤某某,发育营养均普通。惟平素易患感冒,感冒时大多微热自汗咳嗽。因此,投与小青龙汤,大底一二剂便得痊愈。
1963年11月10日复因感冒而发微热,轻微发热(约三十七度五),咳嗽、微喘、涔涔然自汗出、脉浮小、微口渴。
投以麻杏甘石汤,是日尽全剂,至是夜反高热三十九度,此时自汗更甚,一夜更换衣着二三次,大渴引饮殆无停时,至翌日(11日)往诊时仍然如是。询以小便状况,则自云昨日向晚至今尚未排尿。
此时我颇为之迷惘,归途中我想此患儿的"证"是白虎加人参?或五苓散?颇难于决定。若从高热、大渴引饮、自汗淋漓着眼,是为白虎加人参汤证,然白虎加人参汤当脉现洪大,或浮滑,如"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上篇)又如"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也,白虎汤主之"(太阳下篇)。如次则本证之脉象又不符合。而且白虎汤又不至于尿闭如此程度。盖白虎加人参汤证必是多尿。
若从消渴小便不利之五苓散着眼,如:消渴、烦渴、尿利减少;“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太阳中篇),或“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证而欲饮水,水入口则吐”(太阳中篇),则本患儿没有呕吐,而且五苓散证不该自汗如此之烈(五苓散证虽有汗出但不致如此之烈)。
方在考虑之际,患儿之父已来取药,并云刚才我出门后,患儿大量吐水而渴,饮后再吐,至此,五苓散证已明。乃投以五苓散(散剂),一服吐止,半小时后小便快通、热退、汗稍止、大渴亦除,是夕再服二包,然犹有轻微小汗,遂转用桂枝汤加黄芪附子,于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