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盲肠炎与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

朱木通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盲肠炎与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
年龄性别 女,50岁,平素体弱,长年咳嗽
发病情形 二月前突发右脐旁疼痛,经诊断为慢性盲肠炎。经中医师医治,注射、针炙十余日, 症状转剧。因平素体弱,不敢冒然开刀。
全身消瘦而枯燥,贫血而呈瘀血色,所谓肌肤甲错者。
脉象及症候 脉沉而细,博动缓慢。腹软弱,腹皮菲薄,盲肠部虽隆肿但不太硬,按之略有鸣动之声。
用药 判定乃久寒所致,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又以瘀血为标加桃仁丹皮。
结果 服药二日后疼痛尽除,大便快通,继续服用一月,肿瘤尽消,痰咳亦愈。
备注 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为久寒之治剂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阑尾炎与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
番路乡江西寮李某某氏夫人李某年五十岁,于1954年5月突发右脐旁疼痛,来嘉就医,经诊断为慢性阑尾炎。遂就某中医师医治,注射、针灸、中西药并治十余日间,症状转剧,于是决意开刀割除,乃转省立嘉义病院外科。然此患者平素体弱,而且长年痰咳不已,当欲施术之际,医师见其咳嗽不已,遂不敢贸然开刀,而暂注镇痛剂,但痛疼并不因此而少停。乃由其亲戚洪某某氏嘱我为之诊治。 初诊为1954年7月10日。患者全身消瘦而枯燥,贫血而呈瘀血色,所谓肌肤甲错者。咳嗽多稀薄痰、居恒头眩身倦、腰酸、手足麻痹,尤其身体手足冷。大便秘结、小便清利、口不渴、居恒温温欲吐。脉沉而细,搏动缓慢。腹软弱,腹皮菲薄,盲肠部虽隆肿但不太硬,按之略有鸣动之声。依据上述症状,我认为乃是久寒所致,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又以瘀血为目标加桃仁丹皮。经过:服药二日后疼痛尽除,大便快通,继续服用一月余肿瘤尽消,痰咳亦愈。
[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出《伤寒论》厥阴篇,据其原文为久寒的治剂,其主治目标除原文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本条所谓脉细欲绝,手足厥寒者,其原因皆在“内有久寒”四字。和久田氏注日:“久寒者非水毒之寒也,乃下焦之虚寒。疝毒、宿饮之类集于胃口,抑塞阳气,而妨饮食克化之利是也。此证但谓久寒,不详其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温热药居多,为什么能治阑尾炎呢?这一问题,就是中医学所以异于现代医学的特殊体系。盖现代医学以病灶为主体,故对于某一脏器发生痛疼,或发见肿瘤,即认为该脏器发生充血炎性。于是一切称之日炎,其意即火上加火,当然为热性的涵义。这和中医的学理相去颇远。如果西医学之所谓炎真是火上加火,则经西医确诊为某某炎而服中医的温热药而能收效者,又是什么原因?要知中医的诊察、治疗皆有中医的特殊体系,断不可因为经过西医诊断为某某炎,而我们便用黄芩黄连栀子黄柏等消炎剂。比如我们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阑尾炎,并不是说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为阑尾炎的特效药,而是此患者的整个症候,适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而且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并不只用于阑尾炎,诸如冻疮、坐骨神经痛、肠疝痛、慢性腹膜炎、子宫脱出、子宫附属器炎及腹痛,但有适合的“证”皆可收效。以下数例皆经西医确诊后,患者畏惧手术而托我医治者,这是最近的记录中的一小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