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耘斋集验方卷一
桂岭黄元基澹园氏汇梓
卫生门
疗心法言
《素问·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直指》曰: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事不能扰,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存而复实。
《仙经》曰: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令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又曰:毋劳尔形,毋①摇尔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
重阳祖师②曰:老人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一切动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摇不动,谨守四门,眼耳鼻口,不令内入外出。此名养寿紧要。
《素问》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真诰》曰:镜以照面,智以照心,镜明则尘垢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
《阴符经》曰: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世之人不能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爱欲,流浪生死之海,害生于恩也。
《卫生诀》云:凡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未尝休息。减之一息则寒,加之一息则热。脏腑不和,诸疾生焉。故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
吕洞宾曰: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气生神,神自灵也。是故精绝则气绝,气绝则命绝也。是故精气神,人身之内三宝也。
白玉蟾3曰:薄滋味以养气,去嗔怒以养性,处卑下以养德,守清静以养道。
学山曰: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益州老人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乱求、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则百骸四体虽有病不难治疗。独此心一动,百患为招,即扁鹊、华佗在旁,亦无所措手矣。
①毋:底本原作“每”,据前文义改。
②重阳祖师:即王重阳,全真教开创者。
3 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乳名玉蟾,南宋金丹派南宗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
林鉴堂安心诗
我有灵丹一小锭,能医四海群迷病。
些儿吞下体安然,管取延年兼接命。
安心心法有谁知?却把无形妙药①医。
医得此心能不病,翻身跳入太虚时。
念杂由来业障多,憧憧扰扰可如何?
驱魔自有玄微诀,引入尧夫安乐窝。
人有二心方显念,心无二念始为人。
人心无二浑无念,念绝悠然见太清。
这也了时那也了,纷纷攘攘皆分晓。
云开万里见清光,明月一轮圆皎皎。
四海遨游养浩然。心连碧水水连天。
津头自有渔郎问,洞里桃花日日鲜。
真西山卫生歌
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
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疾苦为身累。
何必餐霞饵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
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
食后徐行百步多,两手摩胁并胸腹。
须臾转手摩肾堂,谓之运动水与土。
仰面常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气消磨。
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尤戒多。
① 无形妙药:嘉庆本为墨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