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少阳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中发苦,咽干,头晕目眩。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感受风邪,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躁不安。不可用吐法或下法治疗。如果误用吐法或下法,就会出现心悸不宁及惊恐不安的变证。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谵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证属少阳。少阳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其汗,损伤津液,津伤胃燥,邪传阳明,就会出现谵语。如果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和,就会痊愈;如果胃气不和,就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证。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

原患太阳病,没有解除,病邪传入少阳,出现胁下痞硬胀满,干呕,不能进食,发热怕冷交替而作,如果没有使用涌吐或攻下法,而见脉沉弦的,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小柴胡汤方(恶心反胃,反复发烧)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阳病,热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少阳病,胆气上逆,胁下痛,严重的呕吐,这是胆气不降造成的,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宋版叫四逆散)主治。

【倪海厦】治疗胆结石用此方+滑石海金沙大叶金钱草鸡内金效果更好。胆结石的诊断主证有1.在阳陵泉下一寸的胆结石穴有压痛点;2.痛起来的时候胸痛彻背到肩,从胆的地方痛到肩膀上。3.腹诊时胆经日月穴会有压痛点。4.半夜11点到凌晨1点会醒。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宋版称之为四逆散,可用来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肝脓疡)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柴胡汤不中与也。

假如已经使用涌吐、泻下、发汗、温针等治法,柴胡证已经没有了,而见谵语的,这是坏病。应该详审其误治之因,详查演变为何种症候,然后随证选用适当的方法治疗,再用柴胡汤就不行了。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

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俱病,其脉浮大而弦直,只想睡眠,眼睛闭合就会出汗。宜小柴胡汤。

伤寒四五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外感病四五天,表热已不显,却见病人躁烦不安的,这是表邪传里的缘故。(阳去入阴:表邪入里的意思)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外感病第三天,邪气已传尽三阳经,应当传入三阴经。此时,如果病人反而能够饮食而不呕吐的,这是邪气没有传入三阴经。(三日:有三种解释一说是三候即15天;一说是21天,每一经7天;另一说是概数,不是具体的天数,而是几天的意思。下同)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欲已也。

外感病第三天,病在少阳,如果脉象小的,是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少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早晨3时到9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