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四肢厥冷四天,发热却只有三天,又见四肢厥冷五天,这是疾病在进展。因为四肢厥冷的时间多而发热的时间少,为阳气退阴寒邪气进,所以是病情进展。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外感病六七天,脉微,手足厥冷,烦躁不安,应当急灸厥阴的经穴。如果灸后四肢厥冷仍不转温的,属于死证。(癌症末期多有此证,尤其是肝癌症状最典型;烦躁是心脏正要衰弱的时候会出现,阳脱现象,危证。)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外感病,发热,腹泻(用涩剂赤石脂禹余粮),四肢厥冷(用大剂的四逆汤),神昏躁扰不能安卧的,是阴极阳脱之象,属于死证。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外感病发热,腹泻十分严重,四肢厥冷一直不回复的,为阳气脱绝之象,属于死候。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外感病六七天,开始不腹泻,接着出现发热腹泻,病人大汗淋漓,汗出不停止的,是阴盛阳亡的表现,病情险恶。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也,此为亡血,下之则死。
外感病五六天,没有结胸证的表现,腹部柔软,脉象虚软而又四肢厥冷的,这是血虚所致。不能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更伤其血,可导致死亡。
伤寒,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发热而又四肢厥冷,为阴盛阳亡之象,到了第七天,又发生腹泻的,是难治之候。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不可灸之。
外感病,脉象促而四肢厥冷,不可用温灸法治疗。(宋本这里是可灸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外感病,脉象滑而手足厥冷的,是里有邪热所致,用白虎汤主治。(表寒里热,即假寒真热)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手足厥冷,脉象很细,好象要断绝一样的,用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治。如果病人素有寒饮停滞体内,而又见上证的,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治疗。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可治冻疮;疝气+升麻)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人参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治疗妇女阴寒体质的白带过多)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复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淋漓,而发热仍不退,腹中拘急,四肢疼痛,又见腹泻、四肢厥冷而怕冷的,是阴盛阳亡的表现,用四逆汤主治。
注:汗和津是中医上讲的阳,大汗出就是亡阳,就是营养在流失;下利是把食物营养排泄出体外,是亡阴。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淋漓,如果腹泻很厉害,而又四肢厥冷的,用四逆汤主治。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病人手足厥冷,脉忽然现紧象的,这是实邪结在胸中所致,应有胸脘部胀满不适,虽然饥饿却不能吃东西等症状,当用涌吐法治疗,可用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
上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纳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匕,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也。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