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8)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皮水病人,四肢浮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肌肉轻微跳动的,用防己茯苓汤治疗。

防己茯苓汤方(可治疗肌肉不由自主的震颤,比如帕金森病)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患里水病的人,面目及全身其他部位都浮肿,脉象沉,小便不通利,导致水湿潴留;甘草麻黄汤主之;用越婢加术汤治疗也可以。

甘草麻黄汤方(加生半夏是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令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方(可用来治疗慢性肾炎,与防己茯苓汤合用,可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膝关节积液+炮附子;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若重汗出而发热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汤。

问:黄汗这种病,身体浮肿,发热汗出而口渴,病状像风水,汗出沾衣,颜色正黄如黄柏汁一样,脉象沉,这种病是怎样得的呢?老师回答说:这是因为出汗以后,进入水中洗浴,水湿从汗孔渗入肌肤而得病,宜用黄芪芍药桂枝汤治疗。

黄芪芍药桂枝汤方(腋下流出黄色的汗;金匮中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以美酒醢(hǎi,肉酱)易之。

注:苦酒是醋;白酒是糯米酒的下层稠厚部分;清酒是糯米酒的上层清澈部分。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暮常盗汗,此荣气热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若发热不止者,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zhé,总是,就)轻者,久久身必𥆧,𥆧即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𣎑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患黄汗病,其症状:两小腿寒冷,假如小腿发热,这属于历节病;进食后出汗,又常常在晚上睡觉时身体出汗较多(盗汗)的,这是虚劳病;如果汗出以后,反而发热的,日久身上肌肤干燥粗糙得象鳞甲般交错;长期发热不止的,一定会生恶疮;如果身体沉重,汗出以后,身体感到轻松的,日久必然出现肌肉掣动,而且胸中疼痛,又从腰以上必然出汗,腰以下没有汗,腰及髋部胀痛,好象有虫在皮肤里面爬行一样;严重的不能吃东西,身体疼痛、重滞,烦躁,小便不通畅,这是黄汗病,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桂枝加黄芪汤方(黄汗)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

寸口脉沉而弱,沉脉主骨病,弱脉主筋病,沉脉主肾病,弱脉主肝病。如果汗出后浸入水中,汗为心液,汗与水湿相互搏击伤及心气;汗湿流注关节,则关节肿痛,出黄汗,所以叫做历节病。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两胫热,便为历节。

过食酸味的东西会伤筋,筋受伤则变弛缓,走路不方便,这叫作泄;过食咸味的东西则伤骨,骨受伤则痿软无力,不能行立,这称为之枯。筋缓与骨痿相合,称之为断泄。营气不通,则卫气不能随营气运行,营卫都虚弱,三焦功能失职,不能够统御水道输送精气,则四肢失养,身体极度消瘦,唯独两脚肿大(瘦型糖尿病足),出黄汗,小腿发凉,假若出现发热,则为历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