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案|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第二章:伤寒阳性过程的合并病(6)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按阳明与少阳合并证治的理法,是以少阳为主,阳明为从;里热结实的可用和下法,如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等。而本条说:“脉滑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轻药重已不相宜。如有少阳证,大承气汤必不可用。在少阳与阳明合并过程中,即使身热汗出不解不大便的也不过以大柴胡汤和下法,若里热便溏的只以小柴胡汤,有燥屎的也不过柴胡加芒硝汤。若阳明与少阳合并下利有宿食之证大承气汤峻攻是断断不可的。所以本条虽文首冠以合病之名,并非合病之实,或为杂病篡改而入伤寒的。看《金匮•腹满宿食病篇》有“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又“脉滑而数者,实也,此有宿食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此两条正与本条内容相同。可能是后世医家不解六经理法,以下利宿食为阳明病,又以不欲食为少阳证,因而加上阳明少阳合病之名而充入伤寒六经之中。然而阳明虽为胃肠病位,但都是以生物病原体为病因而引起的伤寒过程,与以宿食为病因引起的胃肠杂病不同。少阳病虽有默默不欲饮食之证,但宿食下利亦有恶食之证,二者不欲食虽相同,但有病因上的截然区别。阳明、少阳与杂病宿食下利发热不欲食何以区分呢?从病因上区分。何以从病因区分呢?凡阳明或少阳必经由太阳而来。而杂病宿食则不经发热恶寒脉浮头项强疼之传变。据此以区分伤寒杂病。伤寒合病之名尽可篡改,但病理却不能伪造。后世注家于此条多顺文穿凿作解,希博者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