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第一编 伤寒六经概说(6)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厥阴与少阳病由于是同一气机病位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也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

  例如,“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饮食,烦躁数日,小便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再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

  前例可知少阳见厥是机能减退而向厥阴发展,欲得食为机能复常而病愈。后例少阳脉弱为气虚血亏向阴发展。因微热见厥而知气机呈虚性障碍。从以上两例己见少阳病机能衰退即入厥阴,厥阴病机能复常则还出少阳而愈。

  在少阳病理过程中,己潜在着转化厥阴的机理,如少阳病之往来寒热,在厥阴为厥热胜复;少阳病之咽干,在厥阴为消渴;少阳之或有心下悸,在厥阴为气上撞心;少阳之胸中烦,在厥阴为心中疼热;少阳之默默不欲饮食,在厥阴为饥而不欲食。少阳与厥阴终于因是同一气机病,所以因机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两经证状之间也是阴、阳与微、甚之不同。

  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是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太阳、阳明、少阳是同一阳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少阴、太阴、厥阴是同一阴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

  三阳病之间因邪气增长而次第传变;三阴病之间因正气消减而两阴合并。如太阳邪盛传变阳明的例:“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撤,因转属阳明也。”

  太阳传少阳的,例如,“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己解也。设胸胁满疼者,与小柴胡汤。”

  少阳传变阳明的,例如:“服柴胡汤己,渴者,属阳明。”此外,在三阳传变过程中,尚有两经或三经合并的过程。例如,太阳与阳明合并病,太阳与少阳合并病,少阳与阳明合并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并病等等。在阴性病理过程中的合并病如太阴与少阴合并:“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又如,“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两阴合并表里虚寒多为危证,所以三阴合并过程,实际上难以存在。

  总之,病理的阴、阳性状,是器官功能盛、衰在病理过程中的表现,所以阴、阳病性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处于病理中的器官组织,在功能上的进退变化,即是病性的相互转化。

  表、里、气机病位,由于它们的生理功能各自不同,所以它们在病理过程中,有各自特殊的病理和各自特殊的证状表现。它们又由于是体液相通与神经相连的整体中的三个部分,所以在病理过程中,因邪气过盛而次递传变和正气消弱而两阴合并。伤寒六经病,是以不同的病性、病位相区分,又以同一的病性、病位相连接的一个伤寒病理发展过程的整体。

  在生理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形质与功能是统一的。在病理过程中,病位和病性也是统一的东西。病性和病位的统一即是病机。《内经·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无不是病位与病性的合成。

  三、六经辨证的系统性

  伤寒六经辨证法,无论在辨证方面或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完整的系统性和系列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数百个伤寒的具体证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六个病理阶段,即六经。

  六经又以同一的病因组成一个伤寒整体,即伤寒病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伤寒六经病理阶段及其阶段过程中的若干具体证候之间纵的病理关系,形成了六经辨证的系统性。所谓系列性,即数百个伤寒具体证候,以病理趋势的特殊性相区别,以病因的同一性而组成一个伤寒证候的系列,又以同一的病性而组成阴性证系列与阳性证系列,又以病位病性的同一性形成六经证系列。

  六经各证候之间的横的病理关系形成六经辨证法的系列性。从其系统性说,伤寒过程依据器官功能盛衰分化为阴阳两类证候。阴证类与阳证类又依据表、里、气机病位而分化为六经。

  六经各经中又依据不同的病理趋势分为若干具体的证候。从伤寒一病分六经,六经又各分为若干具体证候,都是以病因、病位、病性相联系,又以病位、病性相区分,形成一个辨证系统。

  辨证之目的为治疗。由于伤寒病为一种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因而以“因势利导”为治疗的主导思想。从这一治疗思想出发,对伤寒阳性过程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对伤寒阴性过程以扶正为治疗原则。在三阳病中,由于不同的病位有各自特殊的功能特性,所以有不同的祛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