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朗读
麻子仁丸方,[主治]大便燥结小便频数,腹稍胀满,拒按,余热未尽。但没有谵语、神昏等热甚之表现。老年便秘; 大便呈羊屎蛋状便秘;痔疮 等症也常对症

麻子仁丸原文

  麻子仁丸方(老年便秘; 大便呈羊屎蛋状便秘;痔疮)

  [原文]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 杏仁一升(去皮尖)

  [用法]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方解】

  胡希恕注:此于小承气汤加润燥的麻仁、芍药、杏仁等药,和蜜为丸,安中缓下,使正不伤,习惯性或老人的便秘,以及虚人里有积滞者宜之。

  冯世纶解读: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必须注意:这里的“安中缓下,使正不伤,习惯性或老人便秘”​,当属阳明病证者。大便硬、习惯性便秘属太阴者,当禁用麻子仁丸。

  【参考处方】本方药有蜜丸制剂,可据证服用。【歌诀】麻子仁丸小承气,杏仁芍药和蜂蜜,安中缓下不伤正,老年虚人常便秘。

  [相关条文]

  【9.71】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抟,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汉方应用】习惯性便秘,多尿,体力衰弱,皮肤干燥。老人病衰弱所致迟缓性便秘。

  [方义]

  此润燥、泄热、缓通大便之方。

  [主治]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腹稍胀满,拒按,余热未尽。但没有谵语、神昏等热甚之表现。

  [药品]

  麻仁一至二两 生杭芍五钱至一两 大黄二至五钱 厚朴二至五钱 枳实二至五钱 杏仁五钱至一两(去皮尖)

  [制服法]

  上六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二钱半至三钱重。每服一丸,开水送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用药大意]

  麻仁、杏仁润燥;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通便泄热;芍药和肝,以疏通血脉。

  [禁忌证]

  大病后腹不拒按者,脉虚数者,不可用。因此证宜滋阴润燥,枳、朴、大黄绝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当归肉苁蓉汤:此治血液不足,腹不拒按,大便燥结之方。

  (2)增液汤:此治热病后津液不足,腹不拒按,脉象虚数,大便燥结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7)翰卿按:脾约是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津不能濡润大肠,故见小便数,大便硬。本方虽具有滋燥润肠、缓泻的作用,但仍具破气攻下之力,故老人、久病,津枯血燥,内无邪热之便秘,还当慎用。

  2.治平日大便秘者。(《方极》)

  3.宜痔病。(《类聚方集览》)

  4.本方虽和缓,究属攻破之剂,尝见有误用致死者。老人血液枯燥而便秘者,得大剂肉苁蓉辄通利。若用本方,虽取决一时,不旋踵而秘结益甚,不可不知。(《伤寒论今释》)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

猜你喜欢

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
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大者一枚(取汁)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胆汁和合,令相得,分温再服
()
麻黄汤方(高烧无汗关节酸痛的感冒;又叫还魂汤) [原文]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