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案】
《名医类案》江少微:治黄三辅,年逾四旬,醉饮青楼,夜卧当风,头痛发热,自汗,盗汗,饮食不进。医治十余日,罔效。诊得六脉浮洪,重按豁然,投以白术、泽泻,水煎服,热退,汗仍不止,心口如水。此思虑所致,与归脾汤加麻黄根、桂枝,十数服而愈。头痛未已,用白葡萄汁灌入鼻内,立止。
支饮冒眩
例1
管右,住南阳桥花场。9月1日初诊。咳吐沫,业经多年,时冒眩,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泽泻40克生白术18克。服之1剂,既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续服5剂,其冬竟得安度。(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79年3月)
例2
1967年在湖北潜江县,治一朱姓患者,男,50岁,因病退休在家,患病已两载,百般治疗无效。其所患之病,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且两眼懒睁,两手发颤,不能握笔写字,颇以为苦。切其脉弦而软,视其舌胖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腻。辨证:此证为泽泻汤的冒眩证。因心下有支饮,则心阳被遏,不能上煦于头,故见头冒目眩;正虚有饮,阳不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阳气被遏,饮邪上冒,所以精神不振,懒于睁眼。至于舌大脉弦,无非是支饮之象。治法:渗利饮邪,兼崇脾气。方药:泽泻24克白术12克。患者服药后的情况,说来亦颇耐人寻味。他服第一煎,因未见任何反应,乃语其家属曰:此方药仅两味,吾早已虑其 无 效,今果然矣。孰料第二煎服后,覆杯未久,顿觉周身与前胸后背絷絷汗出,以手拭汗而有粘感,此时身体变爽,如释重负,头清目亮,冒眩立减。又服 2剂,继续又出些小汗,其病从此而告愈。(刘渡舟医案,录自《中医杂志》9:17,1980)
例3
孙xX,男,64岁。1982年11月8日初诊。时作眩晕,终日昏昏然,入秋以来痰多,脘腹有塞滞感,小溲少而大便时溏,平时喜进肥甘,自诉服药甚多而少效,脉濡,苔白。宜健脾燥湿为先。泽泻15克白术9克。15剂。12月2日复诊。谓服上药15剂后,大便已成形,头目昏晕感轻,脉濡,白苔除。原方再进15剂。(何任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