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饮逆呕恶。半夏干姜 茯苓。(叶天士:《未刻本叶氏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63年6月)评议“干呕吐逆,吐涎沫”,乃胃阳不足,寒饮内聚所致。半夏干姜散即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盖小半夏汤目的在于止呕散饮,故用生姜;本方证胃气虚寒,目的在于温中,故用干姜。且以浆水煮散,以加强调中止呕的功效。本案因饮而胃气上逆,出现呕恶证状,叶氏投以半夏干姜散化饮降逆,温中止呕,加茯苓以化痰饮。药不在多,在乎对证。
简侯按:古今医家,单用此方者甚少,故无经验与绪论之采择。然此方必为伸景氏或由仲景以前医家曾经使用有效,而笔之于书,留传于后人者。如按其证状而应用于临床上,与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参合治疗,则有相辅相依之势,不可废也。
某,女,四十二岁,干部。患高血压3年,血压波动在190~140/110~100毫米汞柱之间。遍服中西药无效,于1962 年夏从南方赴京求治于秦老。观以前所服之药方,不外平肝降逆之辈。再看患者形体肥胖,自述常头晕胀痛,眩晕甚时如坐舟中,颇欲吐,曾数次呕出大量清涎,食欲差,胸脘部憋胀,心悸多梦,二便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腻,脉象右寸关滑甚。观患者之形证乃中阳不足,寒饮上逆所致。半夏9克,干姜9克,茯苓9克。患者拿起处方颇为不快,出门说:我千里迢迢赴京求医,仅此几味药能行吗?不料两天后,患者兴致而来,言几年来所服之药,从未如此舒服,因此2 天吃完了3剂药。后以温中化饮法加减,月余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