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口服液。。。【处方与剂量】地黄2~3g 麦冬1.2~1.8g 玄参1.6~2.4g 川贝母0.8~1.2g 白芍0.8~1.2g 牡丹皮0.8~1.2g 薄荷0.5~0.75g 甘草0.4~0.6g(每日用量)【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有薄荷及牡丹皮的香气,味甜、微苦,有清凉感。【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这个方子最初是用来治“白喉”的,白喉在过去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危重传染病,病人会因为窒息而死亡。一个能治疗白喉的方子一定是药力峻猛的,怎么可以普及使用?事实上,无论是看似可怕的白喉,还是普通的咳嗽,只要疾病的原理相同,完全可以用同一种方子治疗,这就是中医的特点。
养阴清肺丸(膏、口服液)可以治疗干燥季节的上到白喉,下到咳嗽感冒;如果做保健品,在干燥季节,别等咳嗽发生,稍微吃一点这个药,也可缓解干燥乃至避免干燥带来的疾病,甚至使皮肤的干燥都能捎带解决,是一种口服的“皮肤保湿剂”,因为“肺开窍于皮毛”。这个药很甘甜清凉,特别是在干燥的春天,暖气很热、嗓子很干的时候吃它,你就知道什么是沁人心脾的感觉了。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
川贝枇杷露这个药的保健作用优于治疗作用,真要是咳嗽起来,只靠它是无法解决的,所以这是一个应该在干燥季节就开始吃的保养药,是个“准治疗药”。
鲜竹沥水这个药也是治疗干咳无痰的,这个无痰是因为痰多化火之后把痰浓缩了,所以难咳出,有点像现在西药里面稀释痰液的药物的作用,但和川贝枇杷露一样,也是咳嗽时的辅助药而已。
羚羊清肺丸一看是清肺就知道有肺热了。肺热的表现是咳嗽、痰黄、嗓子疼、发热,舌头也是红的,舌苔也会发黄,是感冒“成真”,燥热化火的阶段,扁桃体炎或气管炎都可能出现,只要这个人不是年老体衰得厉害,可以用这个药。它的清热作用比较大,为了去肺热也加了大黄以通便,所以不能像养阴清肺丸一样作为保养药吃,而是吃到烧退了,咳嗽减轻,痰也不黄了就停止,因为其中寒性药物力量大,所以也遵从去火药“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准则。
二母宁嗽丸这个药比养阴清肺丸多了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枳实。首先是清热的力量加强了,治疗的咳嗽肯定是黄痰,而且很浓,不容易咳出来,而且嗓子也会疼,有扁桃体发炎化脓的可能,所以热象很明显。这个药里面还用了枳实,也是要通过通便使肺热消去。这个药适合气管炎之类的上呼吸道感染没控制住的时候,但退烧作用不如羚羊清肺
止咳橘红丸这个药物的配伍相对复杂,主要针对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俗话说是“呼噜带喘的”,但不是急性期,要让病人在没有发热的情况下服用,因为它的作用重在化痰止咳,没有退烧能力。虽然药性也偏寒凉,但远没有羚羊清肺丸的清热作用那么厉害,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慢性咳嗽。
蛇胆川贝液这个药中蛇胆占15%,贝母占50%,清热和润燥化痰兼顾了。只要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干咳、声音沙哑、咽干、喉痒之类的热象,都可以用,但效果不如传统的丸剂。
治疗各种疾病的中成药大全。。。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方便等特点。
舒肝健胃丸。汉。太阴病。【功能与主治】 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应用要点为:打嗝嗳气腹胀,生气加重。
半夏和胃颗粒。。。半夏和胃颗粒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所载之“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从小柴胡汤变化而来,柴胡换黄连,生姜换干姜。此方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泻肝胃痰热。这里的痰热,不能用清气化痰丸。 辩证要点:单纯热证,单纯寒证不能用。心窝子下面胀痛,胀痛,伴有上热下寒,舌质红,口唇红,舌苔黄腻,或是舌苔红。
桂枝合剂(桂枝汤中成药)。。。桂枝汤的使用指征详见经方 桂枝汤 市面上出售的中成药有桂枝合剂和桂枝颗粒 本站只是介绍相关中成药,请根据习惯和价格选择 具体中成药品牌看详情
小青龙颗粒。。。【功能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有颗粒、合剂、胶囊等
五苓散(中成药)。。。使用历史:1800年功能主治: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