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血竭

血竭朗读
别名 麒麟竭(《雷公炮炙论》),海蜡(侯宁极《药谱》),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血竭花

血竭详情

  炮制

  拭去灰尘,敲成小块,于冬季干燥天气,放在石灰坛内使燥,然后乘脆研末。

  《雷公炮炙论》:"麒麟竭,欲使,先研作粉,重筛过,勿与众药同捣,化作飞尘也。"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肾。"

  性味

  甘咸,平。

  ①《雷公炮炙论》:"味微咸甘。"

  ②《唐本草》:"味甘咸,平,有小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咸,气平,有小毒。"

  注意

  ①《日华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②《本草经疏》:"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

  功能主治

  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

  ①《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④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⑤《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瘈疭。"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分;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

  复方

  ①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②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③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④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⑤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钱半,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半两(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⑥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⑦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⑧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⑨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⑩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一两,硫黄一两(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倪海厦讲血竭

  
1.《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2.《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3.《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4. 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5.《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瘛疭。

  6.《纲目》:骐

猜你喜欢

21【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采根,竹仪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
140【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虫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即甜瓜之蒂也。
()
211【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山谷。
()
313巴豆【本经原文】一名巴菽.味辛,温,有大毒。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筱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生川谷。
()
172贝母【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名空草。
()
312芫花【本经原文】一名去水。味辛,温,有小毒。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生川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