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枝加附子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桂枝加附子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本方是为表阳不固,汗漏不止而设。其证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其病机由于太阳病误汗亡阳于外之变证,其因有三:其一、太阳病再三发汗,虚其表阳;其二、其人素体表虚,常自汗出,而重发汗;其三、本桂枝证误服麻黄剂,设此方温经固阳,以救表虚。

【方药】附片、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

【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桂枝汤解肌散邪调和营卫,因表阳不固加附子,以固表止汗,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柔和矣。

临床中凡属表阳不固范畴,而变证各异的候,悉投以此方加减治之。

何某某 女 52 成都纺织厂

1981 年 6 月 13 日,长期背冷,经常感冒,最近打喷嚏、流清涕、无汗、恶风、四肢酸、小便灼热。脉沉,苔白。

【辨证】素体阳虚,新感风邪。

【治宜】固表解肌。

【方药】附片2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滑石20g。二付。

1981 年 6 月 17 日,感冒愈,溲已不热,背冷好转。原方去滑石。二付。

【分析】桂枝附子汤的证治,主要是为表阳不固,汗漏不止而设。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证的主要方,目前该患者并无漏汗不止,小便难等证,仅有恶风一证相同,为何仍用此方?该病员长期背冷属少阴病。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云:若口中燥渴,则以白虎汤主之。由此可知,该病长期背冷,平素该用附子汤,目前病员新感风邪,无汗,因有少阴病,故不得发汗,脉沉,病在少阴,不得发汗,这里用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疏风解表,加附子是取附子汤中的主药以温少阴之寒,随营卫散之,故药后背冷好转,为何此方中有加滑石,该病员目前新患太阳中风,已邪传太阳之腑,故小便灼热,可知邪热已入膀胱,加滑石逐邪从小便而出,该病员从现象看感冒并不严重,由于素体阳虚,少阴证夹杂其中,临证应全面考虑。慎之。

孙某某 女 67 家住点将台街

1992 年 2 月 14 日,数年来特别畏寒,冬天不敢出门,不敢下床,深居密室,同时恶风,总认为门窗没关紧,如此情况,自购鹿葺服用,未见改善。经介绍由家人护送来诊。目前:仍畏寒不堪忍受,背冷如冰块,恶风,冷则咳嗽、气喘、腹胀。大小便正常。脉动缓无力,苔腻。

【辨证】少阴久寒夹湿兼表寒。

【治宜】温阳疏风散寒。

【方药】附片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厚朴10g 杏仁10g 法夏10g。二付。

1992 年 2 月 19 日,恶风、畏寒好转。现咳嗽喉痒、头晕、腹胀。脉、舌同前。

【方药】附片30g 茯苓15g 白术10g 桂枝10g 甘草10g 炮姜10g 五味子6g 杏仁10g 厚朴10g 砂仁10g 苏梗10g。二付。

1992 年 2 月 25 日,咳嗽、头晕、恶风、畏寒均大好转,喉痒愈。原方去苏梗。

【方药】附片50g 云苓15g 白术10g 桂枝10g 甘草10g 炮姜10g 五味子6g 杏仁10g 厚朴10g 砂仁10g。二付。

1992 年 3 月 2 日,畏寒、恶风、咳嗽均愈,目前主要小腹胀,仍头包布,但说不冷,背已暖和。脉动缓,舌根仍腻,前部薄白。

【方药】附片30g 柴胡25g 枳实15g 白芍15g 薤白20g 法夏15g 云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二付。

【分析】患者几年来主要畏寒背冷,恶风、咳嗽、气喘、腹胀等症状。背冷口中和属少阴,,恶风属表虚,表虚应有汗,因表虚又兼有少阴证,故少阴证不得有汗,因此无汗。就五行来讲,少阴属肾属水,水冷则金寒,金属肺故肺寒则频频咳嗽、气喘,因此第一次方用桂枝加附子汤既治少阴肾寒,又治表虚恶风,因气喘加杏仁、厚朴平喘,再加法夏,《伤寒论》有厚朴、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汤专治腹满,故借二味以治腹满。二诊时,畏寒恶风已见好转,服鹿葺都无改善,说明用方正确,但仍咳嗽、喉痒、头晕腹胀,喉痒头晕是新感冒的症状,方药改用:茯苓15g 白术10g 桂枝10g 甘草10g,汤加 炮姜10g 五味子6g 以治水气病之咳嗽,厚朴10g 杏仁10g 平喘降气,附片30g 温补少阴,另加砂仁10g 温脾胃,苏梗散新感之表寒。三诊时:喉痒愈,咳嗽、头晕、畏寒、恶风均大有好转。上方去苏梗加重附片50g。四诊时:除小腹胀之外,所有症状全愈,背已暖和,遂改方为四逆散加薤白、二陈汤再加附片,用方之意:四逆属少阴篇之方,小腹满属三阴地界,故借用四逆散、柴胡升肝气,枳实降胃气,一升一降,气机通畅,何胀有之,白芍、甘草平肝补土,薤白通阳行气,二陈汤消痰祛湿,附片温肾散寒,故数年之沉疴,八剂全剂,仲景之方神效如此。

曾某某 女 成家住四川音乐学院

1976 年 5 月 20 日,应邀出诊:起初感冒赴合同的某医院就诊,至今半月多,西医中医均医治无效,目前大汗出,前胸后背大汗淋漓,衣衫湿透,来不及换衣服,故前胸后背塞满毛巾,恶风严重,虽门窗紧闭,深居密室,亦觉冷风溲溲,不敢下床,痛苦不堪。脉浮大无力,苔薄白。

【辨证】太阳病失治误治表虚漏汗。

【治宜】解肌散邪,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方药】附片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二付。

1976 年 5 月 24 日,恶风漏汗均好转多半。原方二付。

【分析】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中风,本当解肌,此乃误治,如水流漓,因而遂漏不止,其人必腠里大开,表阳不固,故恶风也。液伤于里,膀胱津少故小便难,液伤于外复加风袭,故四肢微急,难于屈伸,宜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汤与真武汤微细有别,真武汤是救里寒亡阳之失,急于回阳者,桂枝加附子汤是治表寒漏风之失,急于温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