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出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症并治全篇及《金匮》呕吐哕下痢病脉症治第十七。本方是以下痢有热者而设,热痢下其病机乃火郁蒸,秽气奔逼广肠,魄门重而难出,即《内经》所云:暴注下迫是也故设白头翁汤苦寒、苦涩、苦燥治之,是以寒治热之法。
【方药】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
【方义】此方为治热痢的著名方剂,热毒壅结大肠,使肠内脉络受伤,气血与邪相搏,故出现里急后重,与痢下赤白等症。方中白头翁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黄连、黄栢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同为辅药,配秦皮清热燥湿辅连栢解毒,且有收涩止痢功能,助白头翁有凉血之功,合而为方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剂。临床中凡属热痢范畴而变症各异的候俱投以此方治之。举案如下。
黄某某 女 26 成都搪瓷厂
1982 年 7 月 3 日,昨日开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泻下红白,一二十次/日,昨夜去华西医大急诊,诊断为:急性菌痢,服药无效。今日来院先去西医检查后来服中药;经查大便常规结果:粘液便,脓球+、赤血球+++、吞噬细胞检见。查血结果:白血球 8200,多核 65%、带核细胞 1%、酸性 1%、淋巴 33%,病情同前。脉弦,苔白。
【辨症】热痢暴迫下注。
【治宜】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10g 秦皮10g 黄连6g 白芍10g 地榆10g 槐花10g 木香10g 葛根15g 淮山30g 焦楂20g 六一散15g。二付。
1982 年 7 月 5 日,腹痛腹泻愈,纳可,腹中微觉不适、疲乏。查大便:稀便,查见蛔虫虫卵,余一。查血:白血球 5000、多核 63%、酸性 2%、淋巴 35%。
【方药】淮山30g 焦楂15g 木香10g 葛根2g 白芍10g 黄连3g 建曲10g 茅根10g。二付。
卢某某 男 35 成都峨眉交通机械厂
1977 年 9 月 20 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刚才西医查大便结果:脓血便,脓球+++、赤血球少许吞噬细查见,医生哾是传染病,嘱去传染病院治疗,遂来服中药。脉弦,苔白。
【辨症】湿热暴注下痢。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燥湿。
【方药】白头翁12g 秦皮10g 白芍12g 黄连6g 葛根15g 木香10g 地榆10g 槐花10g 甘草10g。二付。
1977 年 9 月 23 日,上药服完一剂全愈,又将二剂服完。查大便:半稀,黄色余正常。淮山20g 焦楂12g 白芍12g 黄连3g 葛根10g 扁豆10g 建曲10g 善后建脾药。二付。
陈某某 女 38 双流县黄侠公社黄龙场镇现住门诊观察室
1977 年 8 月 16 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数日,14 日中午至夜间共泻 21 次,当日查大便:粘液++、脓球++、白血球+、脓球+++、赤血球++、吞噬细胞少许。今日查大便:粘液++、赤血球++、脓球++、白血球+、吞噬细胞查见。自己要求出院来诊。
【辨症】热痢暴注下迫。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燥湿。
【方药】白头翁12g 秦皮10g 白芍15g 黄连6g 葛根15g 木香10g 槐花10g 地榆10g 甘草10g
二付。
1977 年 8 月 18 日,查大便:稀、黄正常便,症状消失。
都某某 男 55 成都第一砖瓦厂门诊观察室病人。
1983 年 5 月 13 日,泻下红白痢,里急后重,住院已四天,诊断:急性菌痢,急性肠炎,5 月 11 日,查血:白血球 10800,多核 78%,带核细胞 3%,淋巴细胞 19%,治疗药阿托品,安定,庆大等,目前仍里急后,红多白少,腹痛,尿水深黄色,腹胀鼻干涕稠眼干,口干不欲饮。脉滑,苔腻。
【辨症】湿热暴注下痢。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白头翁10g 秦皮10g 葛根20g 白芍12g 黄连6g 木香10g 槐花10g 地榆10g 香附10g 焦楂15g 淮山15g。二付。
1983 年 5 月 18 日,自己重复二付,诸症愈,目前小腹胀,头量、背强,脉缓,苔微腻。
【方药】淮山20g 焦楂15g 木香10g 葛根15g 白芍10g 黄连6g 枳实10g 茵陈12g 甘草6g。二付。
【注】原文: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原文:下痢,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适应症】发热口渴,痢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有灼热感,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本症是由湿热之邪,壅遏不解,一则影向肠道络脉,故下痢便脓血,一则影向肝气的疏泄功能,因肝气速急,欲使快痢,但热邪甚则气滞壅塞,则秽恶之物欲急出而不得,故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脉实有力等均为湿热内甚的表现,由于邪入厥阴下痢伴有里急后重,后重是厥阴热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厥热痢的症要点。厥阴肝主藏血,热迫血分,湿热壅滞,灼伤阴络,腐败为脓血,故便脓血,也是厥阴热痢的另一特征,从下重便脓血两症来看,厥阴热痢实际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痢疾。
《类聚方广义》热痢下重,渴欲饮水,心悸腹痛者白头翁治也。又治眼目郁热赤肿,疼痛风泪不止者,又为洗煎剂也效。
《经方实验录》患某高年七十有八,而体气壮实,热利下重,而脉大,苔黄夜不安寐,宜白头翁汤主方加桃仁泥10g 黄连5g 枳实3g 生大黄(后下)10g。
《症治要法》患某挟热自痢,脐下必热,大便赤白色,及下肠间津液垢腻,名曰利肠宜白头翁汤。
《临症指南医案》某氏温邪经旬不解,发热自痢,神识有时不清,此邪伏厥阴,恐致变径。治宜:白头翁黄连黄芩黄栢白芍秦皮。
《金匮》本方加甘草、阿胶名曰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产后下痢虚极。对热痢阴血耗伤者颇为适用。
《衷中参西录》变通白头翁汤(生山药、白头翁、秦皮、生地榆、杭芍、甘草、旱三七、鸦胆子)治热痢下重腹痛,对脾虚不任苦寒者尤为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