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近效白术附子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近效白术附子汤出于《金匮》中风厉节病脉症并治第五,及痉湿暍病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此汤即白术附子汤。本方是为虚症而设,其症头重头眩较甚,不知食味,其病机由于阳虚于下风袭于上,故名虚风,实指非外来之邪。桂枝附子汤所主之症是身体烦疼属风也,不能转侧属湿也,乃风湿相搏之症,非伤寒也,此湿在肌肉,故身体重著,难以转侧,脉浮虚而濇者,实为阳气虚,寒湿为病也,故白术健脾除湿,附子温阳补肾,本方即为脾肾阳虚于下,风袭于上之虚风而设也。

【方药】白术、附子、甘草、大枣、生姜

【方义】附子温肾壮阳,白求健脾祛湿,甘草和中补土,增强脾胃功能,姜枣内和脾胃,外调营卫,合而为方,以温补脾胃达到袪邪之目的。临床中凡属脾肾阳虚的范畴,悉投以此方治之。举案如下。

冯某某 男 51 三台县建筑公司石匠工

1980 年 9 月 20 日,因矽肺入院住内四 6 床,目前腰痛,胸闷胀,阴囊汗出,眼干雾,下肢冷,体温低。脉沉,苔薄黄。

【辨症】脾肾阳虚兼湿邪化热。

【治宜】温补脾肾兼清肝热。

【方药】附片30g,先熬 白术12g 甘草10g 菊花10g 龙骨、牡蛎各30g 大枣10g 生姜10g。三付。

1980 年 9 月 23 日,眼干雾好转,腰痛好转,阴囊汗出减少,胸闷胀好转,下肢好转,身上有冷汗。原方三付。

1980 年 9 月 27 日,除阴囊仍有少许汗外,余症均愈,现背冷则咳嗽,改用真武汤加减,少阴篇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炙之,附子汤主之。因背冷则咳嗽,则将附子汤改用真武汤去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故背冷、咳嗽均愈。

【分析】病员下肢冷,西医检查说他体温低,此属肾阳虚,腰为肾之腑,故腰痛,阴囊属肝,肝脏经络绕阴器,眼干雾,眼睛总体属肝,肝经水湿重故阴囊有汗,因水湿蒙遮故眼雾,水湿化热,故眼干,胸为气海为阳,因阳虚水邪上犯,故胸闷,总之都是脾肾阳虚所致,故投以术附汤温补脾肾,加菊花以清肝热,加龙骨、牡蛎以收歛水湿,药症相宜,故治之而愈。

韦某某 女 79 广西科发音响工作之孙子护送来诊

2000 年 5 月 10 日,地点广西南宁市广西中医学院。主述:便秘年,起初医生给予果导,通便效果较好,因一直依赖使用,逐渐效用降低,又加量使用,同样逐渐失效。大致二年时间后,改用番泻叶治之,也逐渐失效。目前四、五天,必需人工灌肠,以致周身是病。胸脇痞满,腹胀、腰痛、饮食无味,食欲减退,面色不华。脉沉濡,苔微腻。

【辨症】脾肾阳虚夹湿。

【治宜】温补脾肾兼袪湿除满。

【方药】附片30g,先熬 白术12g 甘草10g 厚朴10g 法夏10g 大枣10g 生姜10g。三付。

2000 年 5 月 13 日,自己大便一次,全身舒适。原方三付。

2000 年 5 月 17 日,由孙儿来换方,腹胀腰痛愈,大便可以不再灌肠。原方减厚朴、法夏三付以后改用附子理中丸,巩固疗效。

【分析】病员年老气虚,病属虚秘冷秘,屡用通便泻下之药,损伤脾阳,脾主运化,由于运化失职,产生胀满,故周身不适,久病必及肾,因之肾阳亦虚,肾司二便,肾主开合,肾阳既虚,开合失职,只合不开,故大便不行。今重用附片温补肾阳,白术温补脾阳,运化功能增强。脾为肺之母,有土生金之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增强令大便更易通下。初起用本方时加厚朴、法夏有化痰和胃行气,消满之功效,稍后见效即去之,关键问题是脾肾阳虚。老年人气虚较多,气虚即阳虚,阳虚即脾肾功能降低肠胃濡动功能减缓,大便滞下,病人往往表达不清楚,医生经验不足者,或不细心者,往往给以通便之剂,初服有效,继服无效,久服反而伤害,应该吸取教训。

【注】喻嘉言曰,此方治肾气空虚之人,外风入肾,恰似乌洞之中,阴风惨惨。昼夜不息,风夹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其头间重眩之苦,至极难耐,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风门药,但用附子暖其水脏,白术甘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气,尽趋于下,而头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症除矣,其云益精气者,以既知食味,自能多食,精生于谷也。

伤寒八九日,不呕不渴,是无伤寒里病之症也;脉浮虚濇,是无伤寒表病之脉也。脉浮虚,主在表,虚风也;濇者主在经,寒湿也。身体烦疼属风也,不能转侧属湿也,乃风湿相搏之症,伤寒也,与桂枝附子汤散其风湿,使从表而解也。若脉浮实,则又当以麻黄加术汤,大发其风湿也。如其人有是症,虽大便硬,小便自利,而不议下者,以其非邪热入里之硬,乃风燥湿去之硬,故仍以桂枝附子汤去桂,以大便硬,小便自利,不欲其发汗,再奔津液也;加白术,以身重著,湿在肉分,用以扶佐附子逐湿气于肌也。

【集注】成无己曰:烦者,风也。身疼不能自转侧者,湿也。经曰:风则浮虚。

《脉经》曰:脉紊濇者,为病寒湿也。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附片30g 白术12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该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痺,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白术并走皮肉,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