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案 小建中汤证其一
(颖师医案)
王(右),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自上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中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 大白芍(六钱) 生草(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两)
佐景按:大论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又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要略》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似未言有寒气上自胸中下迫腹中之证,惟吾师以本汤治此寒气下迫之证,而兼腹痛者,其效如神。
推原药理,有可得而言者,盖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也。详言之,人体下身静脉之血自下上行,以汇于大静脉管,而返注于心脏。意者本证静脉管中必发生病变,有气逆流下行,故痛。须重用芍药,以增静脉回流之力。而消其病变,故病可愈。昔吴兄凝轩患腹中痛,就医久治不愈。自检方书,得小建中汤,乐其能治腹痛,即照录原方,用白芍至六钱,桂枝至三钱。自以为药量仅及古人什之一,轻甚,且未用饴糖。服后,腹中痛随除,惟反觉其处若空洞无物,重按更适。盖其时腹中静脉血向上回流过盛,动脉血不及调剂,又无饴糖以资补充故也。凝轩曾历历为吾言,可为明证。学者可暂识此理,更与下卷述奔豚各案合考之,自得贯通之乐。
今之医者每不用饴糖,闲尝与一药铺中之老伙友攀谈,问其历来所见方中,有用饴糖者乎?笑曰:未也。可见一斑。先贤汪讱庵曰:“今人用小建中者,绝不用饴糖,失仲景遗意矣。”然则近古已然,曷胜[176]曷胜:何胜。用反问语气表示不胜叹息。夫小建中汤之不用饴糖,犹桂枝汤之不用桂枝,有是理乎?
第五十九案 小建中汤证其二
(颖师医案)
顾(右,十月二十六日),产后,月事每四十日一行,饭后则心下胀痛,日来行经,腹及少腹俱痛,痛必大下,下后忽然中止,或至明日午后再痛,痛则经水又来,又中止,至明日却又来又去,两脉俱弦,此为肝胆乘脾脏之虚,宜小建中加柴芩。
桂枝(三钱) 生白芍(五钱) 炙草(二钱) 软柴胡(三钱) 酒芩(一钱) 台乌药(钱半) 生姜(五片) 红枣(十二枚) 饴糖(三两)
拙巢注:一剂痛止,经停,病家因连服二剂,痊愈。
佐景按:余初疑本证当用温经汤加楂曲之属,而吴兄凝轩则力赞本方之得。师曰:大论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若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我今不待其不瘥,先其时加柴芩以治之,不亦可乎?况妇人经水之病,多属柴胡主治,尔侪察诸云云。翌日据报,病向愈矣。
鸡子蜈蚣
张冲虚,明苏州府人,善医,多奇效。有道人就灶吹火,一蜈蚣伏火筒,误吸入腹,痛不可忍。冲虚视之,命碎鸡子数枚,倾白碗中,令啜之,良久痛少定。索生油与咽,须臾大吐,则鸡子与蜈蚣缠束而下。盖二物气类相制,入腹则合为一耳。
蒸尸约脉
陆怡,字悦道,元华亭县人,善医。汴人段氏客比邻,一夕溘死。怡取马枥去底,置大釜上,舁死者纳之,蒸以葱药,及旦皮腐而气复。大德间召至京师,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使切脉。竟曰:丞相无疾,惟左足大拇指一脉不到。时哈孙欲试其艺,先以物约之也,称为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