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气”
姜佐景
这是一篇应《现代中医》杂志征求的文字,篇中所引诸位先生的话,均见该志征文中。现在重新读此旧作,自己也觉得好笑。有一位朋友讥笑我说,你这篇大作却可与韩退之的《原道》并垂不朽呢!
佐景附识
神秘稀奇,不可思议,好像是属于我们中医的一个“气”字。但是,与其这样说,毋宁说,神秘稀奇,不可思议,是属于我们研究者自己的头脑!
中医所谓气,任他名称有万有千,总可收括为二类。现在,请先述第一类的气。这一类的气,就是物体三大体系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一种,如“嗳气”“噫气“矢气”均是。叶劲秋先生所论的呼吸之气,凌树人先生所提的“如雾如烟”的气,自然都属于这一类。由此可知这一类的气,乃是属于实体的,是占空间的,是可以测量和分析的,是可以用器械来试验的。这一类的气,浅显明白,是毫无疑义的了。
固体、液体、气体各有他们的特性。固体平时一动也不动,除非加以强大的压力。液体流来流去,东西无定(假使得到环境许可的话),但是总逃不出人们的眼帘。只有气体最活泼,当其聚时,浓厚有块,有声有色,真可与固体、液体相仿佛;及其散时,则转瞬之间,化为乌有,捕之不得,捉之不住,简直非固体、液体可以比拟。要之,忽有忽无,若明若昧,这是气体的唯一特性。
读者诸君们,或者要疑心我发神经病,在这堂皇的《现代中医》上,对小学生们讲授物理了。非也非也,且慢且慢。现在,我且告诉诸君一段关于医学上神秘的故事。话说在几千年以前,有一位我们的古医圣,正在研究生理、病理,忽然地呆住了。无疑的他是遇到一个困难的问题。你道是什么难题呢?原来他想:“一个人过受了风寒,为什么就要生病?一定在这风寒之中,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来侵入人体作祟罢?但是这种神秘的东西,看又看不见,我们叫他作什么呢?”他又想道:“假使风寒受得轻,虽然头痛发热,但不久会得自复健康,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哦,我知道了。一定人体之中,又有一种什么的东西,来克服那外来的神秘的东西呀!”
最后,古医圣长叹道:“要我叙述这些神秘的东西罢,那又无以名之。要我不提这些神秘的东西罢,那么后之医者,必骂我糊涂,怎么遗漏了这种重要而神秘的东西呢?”他踌躇再三,乃决心道:“那么,先让我给这些神秘东西起一个代名词,再让后人继续发明改正罢!”但是以什么做代名词呢?古医圣正拿了一杯热水,喝之以助神思,陡然间看见那热水上的热气,腾腾上蒸,由浓而淡,由淡而隐,接上去又起一阵浓厚的热气,不禁想起气体的特性。拍桌叫道:“有了!有了!‘气’字真可做这神秘的东西的代名词,你看这二者的特性正是一样!”由是“正气”“邪气”……一一产生。凡是思想上认为有这种东西,而事实上难能证明的,均可以气字代之。这所谓“气”,就是我所谓第二类的气。
气字这样解释,或者无疑义罢?姑再引医学以外的所谓气,又那能逃得出上述的意义?孟老夫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文天祥所说的天地有正气,同是心理上认为有,事实上难能证明的一种东西。电学家所谓电气、磁气,也是同一情形:电能生光、生磁、生声、生影,但电的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电学家到现在,还莫名其妙。磁石能吸铁屑,显有一种磁力线的存在,但是看不见,故总称之曰气。由是可知第二类的气的特性是变幻的,忽有忽无的,不易测验的,属于理论的,总之是代名词性质的。
后人不明先圣限于时代环境,艰难创作的苦衷。对于这个气字,不晓得改良发挥,乃只会头赞叹曰:“神矣哉!我中医之气也!”于是遂无往而不气,于原有许多气外,更增出许多的气来。结果,医书凌乱,只见“气”字在书本上跳跃着。梁任公先生有一段文章,说中医之气字种种不通,嬉笑怒驾,皆成文章。可惜手头没有参考书,不能抄下来,好作我们的反省。
现在让我们研究种种气的真义。
第一,就生理方面说。先讲“气血”之气,这个血字实不止那样鲜红的血液,凡肢体形骸之有实质的,似皆包括在内。但单有肢体形骸,若不能互相工作,还不能成为一个活人,若欲成为一个活人,那么还要“气”的补充。这个气的意义可大极了。再讲“正气”“邪气”之气。邪气就是风寒(即是体外空气的侵人的病菌),正气近似西医所谓“自然疗能”。再讲“营气”“卫气”之气,诸家皆认卫气即人身的体温。恽氏一派学说,释营气为血浆,更有人释为白血球。我都不敢赞一辞。其他“胃气”“肝气”或指其正常的作用,或指其失常的作用,似皆逃不出“作用”二字的意思。
第二,就病理方面说。仲圣说“心下有水气”,此岂言水之蒸气哉?不过说心下有一种不正当的东西,虽不能知它的究竟,但是晓得这种东西是属于痰饮秽浊之类,逃不出“水”字的范围,故名之曰水气。又如后人所说的病在“卫气营血”之气,岂真是病入气分,有显明的界限吗?否,这个气字不过是病到某种程度的代名词罢了。
第三,就药理方面说。药犹寒热温平四气,药的颜色,一望而知,药的味道,一尝而得。惟有一种药服了,使人觉热;有一种药服了,使人形寒,这种寒热作用的特性,又是很神秘的。于是又无以名之,而名之曰气。
第四,就天时方面说。风寒暑湿燥火,变化莫测,伟大莫京,当然尊之曰六气。若吴又可之所谓厉气,又何非就是时疫流行时的带有病菌的空气罢了。
这样看来,气在广泛定义之中,一种气又有一种气特殊的意义。你若说正气之气即是气血之气,气血之气即是营卫之气,营卫之气就是温热病中所谓卫气营血之气,那就似是而实非了!现在让我作本篇的结论如下:
中医之所谓气,有二大类,第一类可称他为实体的气,因为他是有实物的,如“噫气”“矢气”之类。第二类的可以称他为想象的气,很难测知的,如“邪气”“正气”之类。气在各方面的含义与解释各异,已详于上。至于应用起来,则限制方面,我以为第一类的气不妨多,分析愈清愈妙。譬如说,人呼吸空气一句话,是不错,若能如叶劲秋先生的研究,空气中有氧气、碳气、氮气,等等,那就更好了!至于第二类的气越少越好,能省则省,能代以别的有正确意义的字面则代。或曰,谈何容易?是的,这确乎不是容易的事,但这正是我们的责任!尤其是自号为科学化的中医的责任!老实说,将来中医书本能少见这一类气字的存在,那才能说是中医真正的进步。我这肤浅的答复,未知能邀编者、读者们的满意否?
(刊《现代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