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中医院
我读名老中医文章上千篇,受益匪浅,然而江老“有益的回忆”字字金玉,光彩夺目,追溯失败原因,错在何处,使人从中吸取教训,前进的步伐会更快。辨证失误,人皆有之,不失误,成不了名医。望后学者像江老这样,把治病遇到的教训,实事求是,信笔记下,卧薪尝胆,于人于己,皆受裨益。我反复读了五六遍,摘录如下,以勉后学。
知其常而不达其变,焉能不贻误大事。麻疹在出疹期应用透法,古有“疹不厌透”的要诀,这是知常的法则。麻疹小儿应诊,是坚持“疹不厌透”,还是弃透,而用凉营解毒、养阴清热,以杀其威,不应拘束于在不在透疹之期,而应以证为宗旨,才不会让“疹不厌透”蒙住自己的眼睛,失去达变。
两岁小孩,发热咳嗽三天,麻疹见点二天,突然高热气喘,烦躁不宁,睡时惊悸,大便不结,小便色黄,皮肤痧点隐伏不透,面白唇红,舌苔黄,质红。
本证虽有痧点隐约,痧毒未得外泄,麻疹见两天,正透疹之期,但本证已属麻毒化热化火,火灼肺金,已有入营之兆,虽已属逆证,证情并不复杂,由于接受常法“疹不厌透”律法约束,故大胆给予重剂宣透。患儿服药后,烦躁更甚,夜半呼吸更促,口唇焦裂,皮肤灼热,全身无汗,痧点隐没,面目红赤,不时上翻,抽风两次,小便涓滴,腹膨肚胀,神志渐至昏迷,病情危重。家属十分焦急,次晨另请他人医治,处方以清热解毒为主,略佐透法,重在甘寒护阴,严防伤津耗液,液竭风动,导致燎原莫治。
后经了解,那位医生认为痧毒已经入里内陷,虽在透疹之期,已非透发所能引邪外泄,当务之急是毒邪化火,病涉营分,而阴液亏损,出现液竭化燥,肝风蠢动,非大剂凉营解毒,养阴清热,难杀其威。处方用的是:鲜生地、淡豆豉、丹皮、鲜石斛、鲜芦茅根、川连(连能生水)、大黄、山栀、连翘芯(心)等,并以紫雪冲服。据说患儿服药后,大便畅解一次,色褐,气味臭秽,旋即全身微汗潮润,疹点亦得外透,从而高热渐退,气喘渐平,烦躁转宁,抽风止,神志清,病情向愈。
麻疹在出疹期应用透法,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但透疹的方法很多,如辛温宣透、辛凉宣透、益气透托等,而未见有用苦寒泻下透疹者。细审该证,系毒热炽盛,痧邪无从外泄,必致内陷,毒热化火,液劫风生,“炎”虽在肺,而毒在阳明。清热解毒,固为常法,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所以不用“扬汤止沸”之法,而用“釜底抽薪”之计,故事后细想,我的过失就在于不能知常达变,每忆此事,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