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第2版凡例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本版修订工作,主要是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在中医药和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

  1.所讲前人的方剂多以一般方剂书所载者为主,至于其究竟出处不予详加考证,以解决实际临床应用为主。所以有的写《伤寒论》,有的则写张仲景,有的写《脾胃论》,有的写李东垣……,均以所引用的方书所载为依据。当然以极力避免张冠李戴之错误。

  2.十讲中共介绍方剂148首,再加每方中的附方和进行了类比的方剂,合计介绍方剂300余首。

  3.所录的附方,即指附带介绍的方剂。例如四君子汤后,又附带介绍了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七味白术散、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4.所录的类比方,即指与正式介绍的方剂进行比较的方剂。例如介绍补中益气汤时,即与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胃升阳汤等做了比较。

  5.除第10讲专门介绍焦树德的经验方外,其它各讲中也根据方剂内容或验案介绍了不少他的经验方,未予统计。

  6.凡写“水煎服”者,一般即指用水煎两次,每次约煎取药汁180~200ml,将两次煎取的药汁合在一处,再分为两次服。如无特殊煎服法,则不在每首方剂中重复此项,需特殊煎服法者,则详细写明。

  7.凡写“先煎”者,指该药要先煎10分钟,然后加凉水,放入其它药物同煎。

  8.凡写“后下”者,即指在药剂即将煎好前之3~5分钟放入该药,将锅盖盖好,煎三五沸即可。

  9.凡写“分冲”者,即指将该药分为2次,在服汤药时用温开水送服,或用汤药汁冲服,不必入煎。

  10.古方配伍中使用的君、臣、佐、使等术语,均改称为现代通用的主、辅、佐、使等。

  11.方中用量为古制者,为了方便、实用,根据目前临床实际用量,参考原方的比例,改为现今常用的用量,欲知古制用量,可查阅方剂专书。其中亦有少数方剂先介绍古制用量,后介绍近代用量,这种情况多见于具有特殊代表性的方剂。

  12.凡临床加减药物,未注明用量者,即为一般用量,指在6~9g左右,一般不超过12g。

  13.书末方剂索引,收录了所有书中涉及到的正式方和附方。

  14.本书以介绍方剂在临床运用方面的内容为主。如欲查考关于方剂的出处、渊源、方名变化、同名异方、同方异名、同一方剂某书多一味药或某书少一味药等等问题,请参阅方剂专著或工具书。

  15.“犀角”、“虎骨”、“龟板”等药,在介绍古籍原方组成时均予保留,在介绍临床加减运用时,根据目前有关政策与法规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