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谈清火方剂而不谈泻火,是因为在第六讲中另有攻下以泻火的方剂。但火之为邪,常为热之渐积极而化火,所以火热之属性实同,火轻者常称热,《黄帝内经》说“热者清之”;热重者即化火,火热盛时要清泻之。故后一讲所谈的泻火方剂,由于全书分类的关系,包括在攻下剂之中,未专提泻“火”之字,而本讲所介绍的清“火”方剂,实际上是有清火的、也兼有一些泻火的。
关于消暑方剂,由于暑病即夏季之热病,仲景先师称为中暍。后世又有阴暑、阳暑、暑月过食生冷而致吐泻等等不同,虽均为暍热之病,又不能概以清暑热之方治之,必须分别表里虚实、寒热温凉进行辨证论治,故本讲仅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消暑方。
燥之为病,又有内燥、外燥、凉燥、温燥之分。《黄帝内经》有“燥者濡之”、“燥者润之”之旨。火热之邪也可致燥,故把润燥之剂,也放在本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