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连翘二斤半(四十两)酒浸大黄二十两朴硝二十两甘草二十两炒栀子十两炒黄芩十两薄荷十两以上共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竹叶七片、生蜜少许,水煎去滓服。
以上为宋代原方的配制和煎服法。近代医家常将本方改为汤剂煎服。我在临床上常用的凉膈散处方如下:连翘12g,炒黄芩9g,炒栀子6~9g,酒军5g,生甘草3g,薄荷(后下)5g,竹叶3g,水煎两次去滓,取汤沉淀,去掉泥渣,再放入芒硝6g、蜂蜜1匙,上火微沸,分两次温服。
本方主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而出现的烦躁口渴、目红面赤、胸膈烦热、唇焦干裂、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身热出汗、鼻齿衄血、小儿热惊瘈疭、舌苔黄褐、脉数有力等症。
方中以连翘、芩、栀、竹叶、薄荷,升散清宣于上焦,并寓“火郁发之”的精神;火郁又可生毒,连、芩兼能解毒;以大黄、芒硝等斩将夺关、猛利推荡之品,泻其中焦火热,使上下升降通利,胸膈之热自清;因芒硝、大黄之力猛,恐其下降太速,膈热未能彻除,故又取甘草、蜂蜜之甘味以缓之,藉缓行而把上中二焦之火热彻底清利。本方的组织,非常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治则。
我常用此方去芒硝加生地黄15g、玄参15g、射干10g、板蓝根10g,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初起兼有表证者,不用生地黄,再加荆芥10g、金银花12g;大便干秘,数日不行者,仍可用芒硝。每取良效。
治疗上焦毒火炽盛而见牙痛齿衄、口疮赤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红肿、颈淋巴结或颌下腺肿大压痛者,我常用本方加玄参20g、生地黄20g、牛蒡子10g、射干10g、板蓝根10g、金银花15g、生牡蛎15g,大便不秘结者去芒硝,效果良好。
本方加菖蒲、远志、青黛、板蓝根、全蝎,也可用于治疗中风、肝胃火盛、神蒙舌謇、半身不遂、大便秘结的患者。
凉膈散实为仲景方调胃承气汤加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等变化而成,可见所谓时方者,常由经方变化而来,不可认为凉膈散仅为宣通肠胃的时方而轻视之,尤其是本方对《黄帝内经》大旨的运用非常贴切,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