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7.香薷饮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提要

香薷饮(三物香薷饮)

四味香薷饮

五物香薷饮

六味香薷饮

十味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

黄连香薷饮

香薷500g厚朴(姜炒)250g炒扁豆250g为粗末,每服9g,水一盏,入酒少许,煎七分,冷服,一日2剂。

本方为治暑专药,主治暑热季节,贪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之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等症。现今多改为汤剂服,用量:香薷多于其余二药一倍,约9~12g。

方中用香薷芳香辛温,能发越阳气,有彻上彻下,解表利尿之功,为治暑要药,故以之为主药;厚朴辛温理气,除满化湿,为辅药;扁豆甘淡入中焦,消脾胃之暑湿,降浊而升清,为佐使。

本方又名三物香薷饮。如热盛心烦口渴者,加川黄连,名四味香薷饮。如湿盛便泄者,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如兼见暑热泄泻,腿肚转筋者,再加木瓜,名六味香薷饮。如暑湿内伤,头重吐利,身倦神疲者,可在六味香薷饮中加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名十味香薷饮。

本方去扁豆,加鲜扁豆花(或扁豆衣)、金银花、连翘,名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用以治暑病初起。

本方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可使外暑内热,一齐汗解。

治暑病须注意:伤暑,阳为阴遏,有表证无汗即阴暑,治用香薷饮。如暑热伤气,汗多烦渴,体倦少气,脉虚数者,则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方: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粳米、西瓜翠衣、甘草);如为阳暑,发热汗出、口渴、脉虚大者,则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生脉饮加石膏、知母;如劳倦内伤,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苔腻脉虚者,则用《脾胃论》清暑益气汤(方见后)。

我常用鲜荷叶12g、鲜佩兰12g、鲜藿香12g、扁豆花6g、苏叶(后下)5g、薄荷(后下)1g、车前子(布包)10g,煎水频服,以治暑病,效果满意。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