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5.增液承气汤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温病条辨》)

提要

增液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护胃承气汤

比较增液承气汤、大承气汤

玄参30g麦冬(带心)24g生地黄24g大黄9g芒硝4.5g用水8杯,煮取3杯,先服1杯,不知,再服。

本方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黄)滋阴增液,壮水清热,益肺润肠,增水行舟,用滋阴清热、壮水扶正之品,而达润肠通便泄热之功。因阳明温病热结伤阴,肠道乏津,犹如水乏舟停,而大便秘结不下,故又加硝、黄为臣使,推陈致新,泻热通便。硝、黄配增液,下之而不伤其阴;增液配硝、黄,润之而无恋邪之弊。

本方所主治之证,为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结滞不行,下之不通,口渴,咽燥,舌质红绛,苔黄少津,甚或糙干裂纹,脉象细数者。近人也常用于高热性疾病后期,津液耗伤而大便结滞不下者。也可用于其它疾病伤阴而便秘者,如阴虚体弱,阴津不足,产后便秘,大失血后便秘等证。

本方与大承气汤皆能治便秘,但大承气汤为“急下以存阴”之剂,增液承气汤为“增水行舟”之剂。前者是阴尚未伤,下之而防伤阴,后者是阴津已伤,增液滋阴而下之。虽然都是下法,却各有奥妙不同。

《温病条辨》中对承气汤有很大发展,除上述增液承气汤外,尚有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g,生大黄9g,杏仁粉6g,瓜蒌皮5g。水5杯,煮取2杯,先服1杯,不知再服),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导赤承气汤(赤芍9g,生地黄15g,生大黄9g,黄连6g,黄柏6g,芒硝3g。煎服法同宣白承气汤),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左尺脉坚牢,小便赤痛,时烦渴甚者;护胃承气汤(生大黄9g,玄参9g,生地黄9g,牡丹皮6g,知母6g,麦冬9g。煎服法同上),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另外,还有陷胸承气汤、紫草承气汤、犀连承气汤等等,均为后世医家在仲景承气汤精神指导下,据证加减变化而成,各有其主证,使承气汤法的治疗范围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