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太阳病溢饮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李某某,女,50 余岁,长里村。1984 年 5 月 20 日以咳喘、头疼、周身酸痛来诊。患者支气管炎、肺气肿之疾已 20 年,近七八年来病情渐重,经常气喘咳嗽,时时发作,平时走路都不能快,稍快些就气不连续,要歇一会儿,常有气不够用的感觉,严重时常服安茶碱,用喷雾剂缓解。前日因天气陡变受凉,咳喘病情加重。

现症,面色憔悴,略显苍白。胸膈满闷,气息喘逆,常常上不来气。叙说病情时不时停下,须俯首低头向下耷拉一会儿始觉气能舒些。兼有恶寒发热,头疼咳嗽,痰多痰黄。浑身酸痛,痛的翻来覆去睡不下。口渴心烦,无汗。望舌红苔白润,脉浮大、紧张有力。试按外寒扰动宿饮,外溢于体表的溢饮施治:处以大青龙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 10 克,桂枝 10 克,生石膏 30 克,杏仁 12 克,甘草 6 克,干姜 10 克,五味子 8 克,大枣 4 个,厚朴 12 克。3 剂。

一剂后,胸满喘息皆轻,余证亦减。3 剂服完后,头疼身痛、恶寒等证消失,咳喘之病暂告缓解。

【按语】《金匮要略》曰:“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亦主之。”此病人停痰宿饮之体,外受寒邪,引发伏饮而成溢饮之病。溢饮之病,是由外来之寒邪郁表,不得汗出而解,外寒扰动伏饮所致。治疗亦遵“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之法,因以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散寒清热,利肺散饮。加厚朴下气消痰,干姜温中化饮,五味子敛肺平喘,故能使寒邪去,郁热清、溢饮消、喘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