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母,年届 90,长里村人,2010 年 10 月 12 日:患者年至耄耋,但平素身体无甚不适,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还能照看家务。既往发现高血压已 10 余年,偶尔服降压药外,别无他恙。冬季某日下午,其子来门诊请医出诊,说是老母感冒咳嗽已达半月,吃药、输液体,还用喉中喷雾等药,病不见愈,近日更加上气逆喘息加重,能否去家中一诊?
抵患者家后,走进卧室,见其老母双膝跪伏、屈腰头低向下趴卧于床上,气逆喘息,叙说病情时因气息喘急影响而呈时断时续。其子女说;晚上气喘严重时,觉气不得上来,睡不下,常常如此趴卧,才稍感气息能顺些。
现症:气逆喘息,喉中伴有痰鸣音,咳嗽有痰,痰色黄不易咳出,气喘重时头上有汗。得知饮食尚好,虽病了 10 多天,但食量与平常无异,只是近来大便二三日一次,坚涩难解。诊见患者气色尚可,面稍显虚浮,两眼皮浮肿尤显。舌红,舌苔白厚干燥,诊脉浮大有力。血压测得 180mg/80mg,诊为风水挟热上逆、饮热合邪之肺胀。处以越婢加半夏汤,恐其年高,加以温润补心,可平喘逆的当归。
【处方】生麻黄 10 克,生石膏 24 克,半夏 12 克,炙甘草 10 克,当归 12 克。大枣 4 枚,生姜 15 克。3 剂。以水煎,日服 2 次。
一服上气喘息即轻,夜能安卧,服完后咳嗽亦轻。再诊时,以其有痰,咳嗽微喘,改处以定喘汤加当归 20 克。5 剂后,咳喘已除,病情渐轻,康复如常。
【按语】在基层看病,常见有的医生见病人血压高就不用麻黄,心脏病就避用附子,谓麻黄中的麻黄碱收缩血管,可导致血压升高,附子的乌头碱可致心率失常。这其实只是断章取义,不及其余。如果真是这样下去,科技越往前发展,这中医就无法看病了。中药常是复合成分,一药由数种乃至十余种成分组成,如麻黄不光含有麻黄碱,还有假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附子还含有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川乌碱甲和川乌碱已、阿替新、氨基酚、专甲基乌药碱等。那么,这一味中药再和其他七八味或十余味组成方剂,那又是什么成分,谁能回答出来?我看还是只有遵循中医规则才能说得清楚。用麻黄顾及什么?顾及的就是“汗多亡阳遂虚”,这也是在血压计还未发明出来之前,千百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病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体质状态尚可,不会因为麻黄服后,出现汗多阳气亡失,这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