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4.阳明病高热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程某某,男,青年。长里村。1985 年 4 月某日。高热数日不退,家属来请出诊:因三天前洗澡着凉,当天夜半后突然高热。自服安乃近、土霉素后,汗出特多,热即暂退,移时又出现发热。又肌注小诺米星 60 毫克,热仍不退。体温 40 度,面赤,燥渴欲饮,身痛,不恶寒反觉热。头不痛,咽红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舌红苔黄干燥,脉沉滑有力。切按脐腹胀痛,但饮食不减,口中气味臭秽。

  综合诸症,当为阳明腑实结聚之证,《伤寒论》曰:“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又曰:“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即按阳明病腑证论治,先肌注“安基比林”一支以缓其急,再处大承气汤加味。

  【处方】生大黄 12 克(另包后下),枳实 12 克,厚朴 12 克,芒硝 10 克(兑入),甘草 6 克,连翘 20 克。2 剂。嘱服药后若得泻下,即停服再诊。

  头剂服后,泻下两次,顿觉轻快,热退。体温变为 36.8 度,诊脉和缓有力。望舌上黄苔已退,不燥。

  上药服完再诊,已身凉脉静,热不再作,病愈。

  【按语】阳明病,邪热亢盛,腹实结聚,但患者阳气机能亦盛,邪盛正亦旺,故以大承气汤加味能一泻而病愈。

  对于阳明病的辩治,吴鞠通总结的更为具体,今略摘数条,临证以参考,如:“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脯益甚,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若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若脉浮数有力,甚或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瘛疭,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