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可以看出,仲景论治黄疸,是以阳黄为常,阴黄为变,对于黄疸病始终是以辨证为主,因证施治。注重分以三焦,明辨部位,分别施以上越、中清、下夺之法,这只是阳黄的施治。纵览仲景《伤寒》、《金匮》全文,其治黄之法,可谓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俱全。在黄疸病的变化转归上,特别注重顾护中焦脾胃。实则阳明,其病在表在标;虚则太阴,其病在里在本。在标新病易治,在里久病难医。中焦脾胃又属坤土,土生万物,为气血生化之源,又是调和上下阴阳之枢机。天气下降于地,由地而入水,水气上升于地,由地而蒸发于天。因而仲景是以脾胃元气的旺衰来推测黄疸病的愈期长短,以正气的强弱来决定黄疸病的病情吉凶,强调初病邪浅正盛宜治,否则正虚邪盛难治,预后为逆。故张仲景曰:“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又以邪侵部位判断黄疸病的表里浅深,认为发于阴部,由湿热侵里犯脾,故其人必呕;发于阳者为湿热郁表,故见必振寒发热。认为渴者,为邪气过盛难治,不渴则邪微易愈。
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并发腹水,往往属于肝功能损害,肝实质损伤性病变,大多治疗棘手,因而仲景早在阴黄女劳疸等病论治中指出“腹满者难治”,“腹如水状,不治”。这在近两千年前的落后条件下,就能如此细致地观察到并提出来,确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曾在 1995 年 11 月,参加陕西省第三届青年中医学术会议交流,并收入该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