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甫教授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生导师,国家“两部一局”确定的首批名老中医专家,为西安乃至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刘老曾担任原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西安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陕西省卫生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现代中医研究所所长、《现代中医》杂志主编、《美国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兼编辑等职。他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工作 50 余年,先后招收、指导研究生数十名,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8 部,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老新近出版的《静心斋医集·刘茂甫教授医学经验选》一书,就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学术观点和医疗经验。刘茂甫教授医学造诣精深,临床功底深厚,尤其在妇科、老年病的诊疗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治法新颖,疗效良好。我有幸随师侍诊、耳濡目染,深受教益。在此仅将他治疗妇科疾病的学术特色如下,以期与同道共飨。
妇女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生理变化,而这些生理变化是通过脏腑、气血、经脉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五脏六腑是人体化生气血的内在源泉,阳气阴血是女性产生月经、胎孕、乳汁的物质基础,经脉又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而在人体经脉之中,冲、任、督、带四脉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密切,它内系胞宫、与脏腑紧密相连,交流阴阳,调摄气血,共同维系了经、孕、胎、产、乳的正常生理活动。
刘教授兼承家学,旁涉诸家,在精研《内经》、《金匮》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同时,还对《傅青主女科》和张景岳的《妇人规》,以及后世医籍中有关妇科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特别赞同景岳“凡今妇人,十有九虚”和“虚者极多,实者极少”的学术观点,充分认识到女性由于有经、孕、胎、产、乳的特殊生理变化,往往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以生理过程中容易耗血散血,脏腑功能低下,从而使气血亏乏,冲、任、督、带功能失常,因而容易导致妇科病的发生。
刘茂甫教授认为,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是引起妇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五脏六腑之中,尤以肾脏最为重要。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之精气包括肾精和肾气,而肾精是肾气的物质基础,肾气是肾精的功能表现。他脏之阴均取源于肾阴,他脏之阳均依赖于肾阳的温养。肾精、肾气亏虚均可影响到他脏,反之,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病情进一步发展也可累及肾脏,诚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归肾”。由此可见,肾脏作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生育的核心脏器,对女性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女性的生理活动确实依赖于肾气的旺盛和盛精的充沛。正如《妇科经纶》曾说:月水全赖肾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益干涸。同样,肾气亏乏,固摄无力,也可引起经水妄行失摄,从而出现月经后期、经水过多等情况;先天禀赋不足,常可导致后天失养,进而形成冲任虚弱,胞宫虚寒之病象,其结果自然不易受孕成胎,或胎元不固,系胞无力及半产漏下。肾精亏虚常可导致妇科各类多发疾病。诸如闭经、痛经、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胎漏、小产、不孕或产后诸病等。
妇人肾虚还可导致带下、胎漏等疾,如果罹久不愈,也往往会累及下焦,伤及肾脏。刘茂甫教授依据妇女的生理病特点,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治疗上逐渐总结出了补肾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诊治风格。他认为:滋肾阴即可养肝木,温肾阳则可固脾土。补肾的关键就是调整肾之阴阳,使之平衡则肾精、肾气充盛,肾精充盛则妇病得愈。刘茂甫教授早在《补肾法在妇科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就提出了月经病、带下病、孕育病的治疗均应以补肾法为主;他在《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38 例临床观察》一文中,提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都是以肾虚为主要证候(包括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经过采用补肾法治疗,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对于崩漏的治疗,大约可以归纳为益气补肾法、养血补肾法、化瘀补肾法、凉血补肾法、固冲补肾法五法,这不但强调了补肾法在妇科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使补肾法治疗崩漏的内容更趋完善。在遣方用药方面,刘茂甫教授力求避免使用辛热温燥之品,主张多用凉润清补之药,注重养阴益肾,补气化瘀。如治肾阴不足、虚热灼血者常用生熟地、何首乌、山茱萸、山药、肉苁蓉、白芍等味,肾气不足、脾肾亏乏者常用山茱萸、五味子、焦杜仲、补骨脂、巴戟天等药,且与党参、黄芪、白术等药合用,肾虚兼瘀者常用杜仲、女贞子、何首乌、丹参、香附、丹皮等。对于带下症,刘教授常用自拟断带汤加焦杜仲、川断、金樱子、覆盆子等予以治疗,对闭经用四物汤加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等药治疗;对于不孕症患者,如果确定为非器质性病变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焦杜仲、巴戟天等药守方治疗,往往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于妇科疾病,刘茂甫教授在重视补肾的同时,也不忽视调肝理气,由于妇人以肝为先天,因此妇病多郁,肝气主疏泄气机之功,气机一旦不畅,则妇科百病应之而生,在治疗之际,自当以调肝为治。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调畅人体气机、调理情志的作用,喜条达而恶抑郁。刘茂甫教授认为女性以血为本,在体属阴,善愁多忧,情思多郁,故在临床上每每多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之证,气郁为六郁之首,肝郁为诸郁之主。气机郁久不愈,往往由气及血;或影响五脏气机,气滞血瘀,冲、任、督、带脉气机阻滞失摄,则会形成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及妊娠病等妇科诸疾。所以,刘茂甫教授强调在临证治疗妇科病时也特别要善于调肝解郁,肝调则一身之气皆调,郁去则一身之血皆顺,气血调和则妇科诸多疾病皆可痊愈。
至于具体的调肝之法,则宜顺其条达、舒畅之性,或伸其郁,或开其结,或镇其逆,或行其气,或化其血。元代震亨老人所著《局方发挥》中的逍遥散,应作为妇科调肝开郁第一方剂,此方虽然药物平淡无奇,但具有疏肝行气、健脾利湿、平肝理血、升阳散热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妇科杂病。例如刘茂甫教授在治疗月经不调、经前少腹疼痛时常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台乌、郁金、元胡、王不留行等药,女子不孕常用逍遥散加香附、郁金、焦杜仲、肉苁蓉、巴戟天等药,崩漏患者常用丹栀逍遥散加阿胶、生地、仙鹤草、焦杜仲。至于慢性难愈的妇女颜面黧黑斑,患者常伴有头晕困乏,腹满不舒,食欲不佳,白带增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等表现,多属肝郁气滞、脾肾不足之证,治以疏肝解郁、温补脾肾,可用逍遥散加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川芎、红花、僵蚕等药予以治疗,每每收功。
——此文为我跟随刘茂甫教授临床侍诊的结业论文,发表于《陕西中医药研究》2003 年第 1 期第 4 页,年终被评为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