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后记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发展规律,是人们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等生存生活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事务活动。很显然,生存生活,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生活保障,也是人类一切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每个人,无论是凡人、圣贤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及逾天命之年,我就曾考虑过以后。作为乡村医生,因为没有退休待遇,以后老了咋生活?医生在农村十里八乡,谁见了都认识,勉强也算得上个有头有脸的人,这以后的生活质量也不敢太差。为此给自己规划了一纵一横计划。一纵就是多干几年,干到 65 岁,这样也就可多挣点钱;一横就是在有生之年,必须敬业勤奋,“苦其身,乐其志”。无论从个人生存及事业追求方面来说,都必须把事业做好,以后就可少些后顾之忧。我平时也常以此勉励年轻人:事业为万事之本,生活之源。事业干好了其他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要干好自身事业,就要力戒懒惰。自 2003 年《伤寒三字经》出版以后,就渐萌生下一步再做一些有关伤寒临床实践方面的工作,然而一直是只有想法而未能付诸实施,就这样蒙蒙昧昧的一晃数年过去了。直到 2008 年,才开始屏弃门诊上诸多杂事,专事中医诊疗工作,心较专一,才得以正式实施。日常临证,坚持每病必有简易病例在案。不几年,16 开大笔记本医案记录已积 30 余册,至开始撰写《伤寒践行录》时已达 76 册,这就为该书的积累撰写,提供了基本素材。

  按说就按以往设计好的后半生工作目标,只需踏踏实实、平平淡淡地按部就班的每天上班看病、闲暇读书写作就行了。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差点儿改变了我的人生旅途,险些就此画上句号!万事皆休,也就更不会有《伤寒践行录》了!

  2012 年 6 月,我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被诊为腺癌,经过长达 6 小时手术后暂时脱险。后又转入陕西省肿瘤医院内科继续治疗。手术后身体恢复不好,血象白细胞都低。主管周主任、陈医生给用升白针,当时血象上去了。第二天,又低了。再加倍打针,还不济事。医生凭借骨 CT 片认为病已转移,准备结合升白针,施行化疗。因为我总觉得转移的证据不充分,白细胞又低。再说应用化疗,对于腺癌也不是很敏感,反而对于白细胞的杀伤又是必然的,所以我没有同意。无奈之下,周主任给我讲陈了利害,交了底:如果不及早化疗,也可能就是 3 个月!

  我虽然没再问下去,但我明白周主任所说的“三个月”指的是什么!为此我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知道这也就好比死刑宣判后,时间已经开始倒计时了。既然命运至此,自己不管想得通想不通,都只能是太多的无奈!既然无奈,我就不去再想。短暂的情绪低落之后,思想反而平静下来,接受现实。我理解周主任他们,作为治病却疾的医生,他们也是“嫉癌如仇”,只要遇上癌魔,宁可错杀一千,决不让放走一个,只是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受用不起。我心中想,既然周主任对我交了底,这事就不能再让家人及亲朋知道,我一人顶着,免得他们也陪着思想上受此熬煎。我随即和周主任说了:那我求你一件事,就是你要替我保密。除你医生和我之外,不能再让家中来的任何人知道“转移”之事。我意志坚强,我一人承受!周主任听后,反而倒先乐了:我常见的是家属瞒哄病人,而今你病人却要瞒哄家属。好吧!我尊重你的意见!后来,直至我离开省肿瘤医院,周主任倒也能始终信守承诺。

  后来,又在四医大找专家看,他们也认为“转移”有待观察。协商之下,让先服中药调养身体,定时检查,密切观察。一年后,每次例行检查,除血象白细胞稍低外,也再无其他不适。我也感觉自己自己没事了,看样子一时还“走”不了!心里好高兴!即约请经常关心我病情,跑前忙后的朋友及亲属在紫薇田园都市饭店欢聚一堂,以庆余生。我即席发表的欢迎辞,最能表达我当时的心境:

  七月酷暑刚刚过去,

  今邀亲朋紫薇相聚。

  感谢各位的丝丝牵挂,

  以及侪辈挚友的心灵慰寂。

  去年六月,可恶的癌魔凶凶来袭,

  4 日确诊,7 日住院,11 日开膛修理。

  在那身心俱瘁的最痛苦时刻,

  是亲朋挚友给予了我无畏抗争的勇气!

  人生社会绝非单独个体,

  呱呱落地时日就亲情友情始得延续。

  有亲朋挚友的激励和互动往来,

  使我觉得人生是多么的美好绚丽!

  人生喜事古有好友的不期而遇,

  半个多世纪的时光积淀已凝结深厚友谊。

  笨拙的我也常想能为社会及朋友做出些什么?

  只有正直做人、潜心为医、努力上进以知恩回报方是至理!

  今天有幸还能和大家置腹相叙,

  去年的奢望今已成真喜悦之情难抑。

  展望灿烂美好的明天,

  愿大家保重身体、快乐生活,我们永远在一起!

  现在已经 4 年了,身体状况日渐趋好。闲时常想起在省肿瘤医院住院时,同周主任、陈医生相处的 20 多天,他们为我忙前忙后,检查治疗,照顾得很热情周到,尝多辛劳,信守承诺,令我心存感激。自出院后,再未见到,我心里也还挺想念他们的。企望着能有机会再见到周、陈医生,看望问候之外,还能顺便吓唬他们一下,让他们见到我后心生一惊:这——,是人?是鬼?

  病好了,高兴!同学、朋友邀请出游,跟着就去了。这几年随团外出旅游四五次,还常和朋友或家人开车南到安康、汉中、坲坪,东到潼关,西到宝鸡、凤县的陕西境内玩了个遍。然而从去年开始,我又冷静下来。想到了贾平凹有关事业的一席话,使我感触颇深。他说:“自古文坛名利场,可能许许多多的文学学子开始从文,都有成名获利之想。而一旦进入文道,方觉醒这是一项事业,增加了责任感和自控力。”我就想:我们做医生也一样,学医之初可能也为了生存,可能也大多缘于名利思想。但继之以衣带渐宽,生存已不是主要问题。再加以读书渐博,修炼日深,则责任心、使命感和事业心也会渐增而日益膨胀,确实也会把自己从事的中医工作看作终身事业,也是自然而然的,也会轻世俗而重事业。这其实也就含有德和艺的关系,从艺而达德,德与艺可以互相促进。而古人或称德成而先,艺成而后,认为德之不存、艺于何有?似乎是重德而轻艺。其实德与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是二者相较,更看重于德也。那么生存温饱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作为以伤寒经方研究为己任、传统医学为终身事业的中医师,那现在就没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为此,我还想到,这次自己大难不死,而能幸得保全,或是“天留我才必有用”!因而,不能再浑浑噩噩混日子。应干正事,干出成绩,继续完成既定的人生目标,努力干好自身事业。

  从 2014 年 10 月开始《伤寒践行录》的整理撰写工作,整整历时一年多,早晚加班加点,上班后几乎日不离工作台。有病看病,闲暇写作。该书原先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伤寒杂病、妇科医案实录,中篇为单、验方集和偶然兴至所学写的诗词,下篇为医论医话。其中上篇是在既往医案记录(大多为 2008 年以来,以及新近的医案,少量病案为上世纪 80 年代在郭杜镇中医门诊时保留下来的医案)中选取证治典型、疗效显著、记录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医案。经过修改整理,再依作者心得体会,案后加有“按语”解说;中篇的单、验方集是将从医以来,日常临证工作中接触到,并收集保存下来的 400 余首单、验方中,经过逐一过滤、鉴别分类,从中选出临床应用效验、疗效确实、方药简单易得,以及配伍组方精湛合理的 160 余方,将其分门别类,逐一校正。其中部分经我临床应用过效验的单、验方,方后还增加按语心得。还收有 23 首我日常有感而作的诗词,每首诗词下加有提示注解;下篇医论医话,收集了我平时撰写的医学论文,以及和医有关的文章及医门见闻等。书成之后,感到整体布局有显臃肿、庞杂,也有些许感觉单、验方还有我的所谓诗词有难登大雅之嫌。权衡之下,又将中篇裁去不用,而成现在的上、下两篇。

  本书中医案的选取,是以内容翔实效好为本、治用方剂必有出处为原则。例如延年半夏汤是个好古方,可治疗胃痛呕吐,痛偏左胁或胁背引痛,以及胃病兼见咳喘等病,疗效极佳。我平时应用治案亦多,大多应用此方数剂即效。书中原选有以延年半夏汤治厥阴病心痛呕吐和胃病咳喘二案,及至写按语时,无法找出该方出处。据岳美中教授说该方出自《外台秘要》,结果,我把该书翻了二三遍,也未找到该方出处,最后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未录,有觉可惜。

  尽管如此,可能还有朋友要问了:从你书中看到的医案都是你“过五关、暂六将”的神奇案例,难道你就没有治坏过?或有过“夜走麦城”。回答是:治无效的确实有,治坏的当然更是极个例,就是毕生治无效和治坏的总和也绝凑不起一部书。否则的话,就绝不敢妄称医生,用孙思邈的话说,那就称为“含灵巨贼”了!

  前面说了,计划再好好干几年就隐身告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去干自己平时喜爱、却一直感觉没有时间去消遣娱乐的诸如太极拳、象棋、书法等业余爱好。但这个告退,就是不再为生活生存去上班、下班,而是给自己生活节奏安排的宽松自由一些而已。绝不是就不看病了!病还是要看的。事业是终生的,也是永恒的。上周去老师家求老师为该书赐序,刘教授现已 87 岁,还依然每周上两个半天门诊,常常下班时间都过了,刘教授还坚持要把候诊的病人看完,才去用餐,还主持“名老中医刘茂甫工作室”带教讲学工作;洪文旭老师也已七十又三,还坚持上门诊,使我感触颇深。同老师们相比,后生自愧弗如!觉得自己是不是显得有些娇气造作,无老何“倚”?

  看来,还真的得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

  张志刚

  2016 年 4 月 16 日

  完笔于仓颉医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