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方是来自传说张仲景所传述的古医经。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后经西晋王叔和的编次,将其一分为二,伤寒部分即现在的《伤寒论》,杂病部分今天惟能见到的节略本即《金匮要略》了。前面所说的经方即是二书中的药方。
笔者以为:不应该仅把《伤寒论》看成出现理、法、方、药最早的一部中医书,直到今天而应该把它看成仍然是中医的最高成就。就拿明、清两代温病学家来说,先说《伤寒论》不能治温病,随之发明了一些治温病的药方,如果对《伤寒论》不是抱有成见,就会知道,所创方剂仍不高于《伤寒论》,充其量说,不过是造成科学研究上的重复而已。
《伤寒论》是圣人令百姓按条文服用的药,照抄原方,不作加减。笔者有鉴于此,选了《伤寒论》上的十几个药方,以治流行病毒性感冒和非流行性感冒(即中医所说的伤寒和温病)无不得心应手。服药中皆告知不服西药,不注射针剂,经方以“至微至贱”之品,能治医院束手无策之病。今举方名麻黄附子细辛汤如下:
麻黄6g 炮附子12g 细辛3g
水煎两次,第一次沸后煎3—5分钟,第二次沸后煎10—15分钟,两次混在一起,可以一次服下,亦可分二次服。
此方所治的为少阴病证候群。少阴病即伤寒病转为第五阶段的证候群,或者感冒一开始就是这一证候群,在《伤寒论》中,前者叫做少阴病,后者叫做少阴直中。
所谓少阴直中型感冒,除小儿纯阳之体,未发现有患此病者外(如果有时自然也投此方,经我治愈的最小患者年龄为4岁)。大多是虚弱的中、老年人容易患此证。此证为心肾阳衰,属全身的虚寒证。其脉象和证状为:脉沉微、害冷,没有精神,光想睡觉,有的发热,有的不发热。发展到严重阶段,则肚子痛,腹泻,或上吐下泻,四肢不温,身上骨节疼痛,或心中烦躁失眠,很快陷于危险。诊断是否是少阴病证候群,要把《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之为病,脉沉微,但欲寐也”。其中的“但欲寐”是少阴病证候群的主证,即神疲欲睡。它的白话解释是:病人除全身有疲倦感外,而眼睛也有疲劳不愿视物的疲倦感,闭上眼想睡着,却又难以入睡。《伤寒论》形容这种状态为“但欲寐”是极其贴切的。“但欲寐”是少阴病证候群的独有证候,中、老年人得了这种证候,不问他具有何种脉象,不问他还有何种自觉证状,急服前述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即可见好,三、四剂可以痊愈(服到痊愈为止)。
这是根据《伤寒论》的“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如不发热按《伤寒论》的“少阴病,得之二、三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此方本文不录)发微汗”。按笔者的经验,不发热者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亦百发百中。少阴病和少阴直中,虽属于感冒中最危险的证候,如能按方服药,不服西药,不注射针剂,无不转危为安。
中、老年人不怕得其他类型的感冒,就怕得这种感冒。这种感冒大多不妨碍吃饭,医院医生又多以为是轻证感冒。但是如不及时用这种办法治疗,一星期即可能转归于死亡。记得十几年前,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马姓老人,儿子做高级干部,所患胆囊炎经笔者给他治愈。二年多以后,听说因感冒死于医院。一般感冒,包括中医的伤寒和温病,医院都有急救办法。少阴病和少阴直中,如医院也按一般感冒治疗,是很少不坏事的。
十几年前有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一位是我堂弟的女儿婆家之曾祖母,另一位是熟人的女儿婆家的外曾祖母,当时并未见人,经过我的询问病情,确认为她们都有“但欲寐”证候,给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后据说服了三、四剂就痊愈了。以下记四例医案以供参考:
1、阎×平、男、38岁,某大学讲师。1984年3月15日求治。患者自言,体质素虚,患胃粘膜剥落症已多年。此次患感冒后。全身倦怠无力,恶心,不欲饮食,身热不高。曾去公费医疗医院诊治,服中药两剂,亦未见效。诊之,脉微细,舌质微红,苔少而白,且有但欲寐少阴病之特征,断定为少阴直中,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令服三剂,一日一剂。以后知道:服一剂即得好转,连服四剂而愈。
2、于友义之妻,35岁,济南××印染厂工人,1983年11月23日求治。自言:平素体质强壮,最近几个月常患感冒。今次感冒与往常大不相同,身体异常疲劳。诊之,脉微缓,舌淡苔白,微热恶寒,有但欲寐少阴病之特征,令服麻黄附子细辛汤三剂。后知服后霍然而愈。
3、友人阎×刚之堂妹阎×英(济南国棉×厂工人),年36岁,平日多病,在家休息不上班,1975年3月20日其夫王××以电话邀我出诊。患者已感冒三、四日,卧床不起,自觉颇有不久于人世之感。诊之,脉沉微,舌淡苔少,颜面凄楚灰败无神,有“但欲寐”少阴病之证候,恶寒,不发热,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令服三剂。为谨慎计第一剂分二次服。当晚药煎好后,患者坚决不肯服药,且对大女儿(当时13岁)作她死后的安排。又哭求阎×刚之母作多多照管三个孩子的嘱托(患者父母早已去世)。因不肯服药,其夫求其堂兄阎×刚劝说,×刚大斥其虚妄,严词令其服药。服药后,其夫坐守床侧,以观动静。不久即见其入睡,且谨遵我言,待至 12 点唤醒病人,问其感觉如何?患者言服药后不久,即觉全身向外出冷气。随出冷气,随觉舒适好转。令服余药,亦欣然接受。1 剂后已能下床,5 剂后基本治愈。
4、杨×忠,男,年 65 岁,济南铁路局退休工人。1984 年 11 月 22 日,求余诊治。自言这次感冒后,头痛如裂,服西药、打针均无寸效。诊之,脉沉微,恶寒,舌红苔多而腻,不发热,而有“但欲寐”少阴病之特征,诊断为少阴直中型头痛。而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令服三剂,头痛竟得痊愈。其在铁路医院工作之子杨×华,极赞中药之妙。
对于少阴直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皆能应手治愈,治愈医案难以尽述。但至今还没有遇到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后,仍转为重证的病例。
仅就麻黄附子细辛汤而论,药只三味,剂量轻微,而竟有如此转危为安的强大功效,非亲用于临床者,令人难以置信。仲景之法,后世医家,确实难以望其项背。
载于日本《汉方临床》第 39 卷第 1 号和《校友通讯》总 6 期,修订于 1995 年 5 月 20 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