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译文篇
1、远田裕政先生对《康治本伤寒论》的研究
费维光译述 夏洪秋校阅
前 言
日本学者多年来对《康治本伤寒论》的真伪问题,一直争论不下。有人认为是江户时代(1603—1866年)抄自《伤寒论》而假冒唐代以前的作品,有人则否定这一说法。各家学者,众说纷纭。但谁也拿不出足以服人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论点正确。远田先生在日本《汉方临床》杂志上连续发表八篇(实则两篇)论文,结束了该书真伪的争论,并引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奥秘,使人明确地理解了《康治本伤寒论》是伤寒论最早的原始型本。这是中医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远田先生并未到此为止,又创造性地研究了《康治本伤寒论》的药方形成过程。
我在这里感到:中医确实是一种经验医学,一个古方,不知是经过了几个上千百年的总结而形成的。如果对于古方的配伍及其愈病的科学性来说,那是毫无问题的,难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还未达到其要求的深度罢了。以我的才疏学浅而论,为什么在临床上能取得那么多的治疗奇效,就在于不用《内经》理论,临症能“按病选方”罢了。
我国中医界的某些权威学者,急于给《内经》理论戴上科学的桂冠,大力宣传其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结果是徒劳的,当然不是说的针灸之类。在“按病组方”方面,用药十味二十味不止,却收效甚微,感冒如此,慢性病更是如此。
现代的中医学家许多人认为《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不管是在语言风彩上、文学气质上、医学观点上都是一致的。读了远田先生的八篇论文后,感到《康治本伤寒论》在时代上出自《黄帝内经》以前,最简单的说明是:《康治本伤寒论》对药方的配伍组成,有自己的组方原则,并不按《内经》上的君臣佐使原则来组合。这最少说明:在医学上不是一派的论点。远田先生说“我偶然获得一本《康治本伤寒论》,立即认真披阅,不禁为之惊叹。此书简明扼要,体裁朴素,确有《伤寒论》的实质特性。”读后使他萌生了是否《伤寒论》原始型本的感觉。
笔者对经方的治病经验、经方自然发生和形成过程,各方面都极感兴趣,因此对远田先生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视。
远田先生的《我对康治本伤寒论的管见》,后三篇则以再论、三论、四论《康治本伤寒论》而得名。我今以四篇论文的内容,分别作为各篇的题目:第一章:药方分布的研究;第二章:条文对比的研究;第三章:药物分布的研究;第四章:药方的命名和中药排列的研究。一本《康治本伤寒论》共有五十首药方,六十五条。远田先生根据这本小册子,运用了自己的天才与灵感,创造出中医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现分述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