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引子

黄元基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据说:失传两百多年的清代道医经典《静耘斋集验方》,居然在云南一个老中医的藏书楼里冒出来了!国家图书馆找了半辈子只有五卷残篇,广西中医药研究院2021年悬赏6万块征集,最后还是两手空空,结果人家李帝卫  老先生那儿一下子掏出三个版本——乾隆原版、嘉庆复刻版、民国手抄版,八卷全本一字不缺!
要说这书的来历,就得提云南火神派的祖师爷吴佩衡老先生。当年吴老在云南悬壶,一手附子用得出神入化,人称"吴附子"。谁能想到,他这一脉不仅传医术,还藏着这么个宝贝?传到再传弟子李帝卫老先生手里时,这书已经在吴家药柜里躺了快百年。李老讲,2015年他接手师门藏书时,发现一个上了三道铜锁的樟木箱,打开一看——乾隆四十一年的木刻本《静耘斋集验方》赫然在目,旁边还压着嘉庆年间的复刻版和民国初年的手抄本!
为了校勘这书,李老可是下了死功夫。据说五卷残篇在二手书网炒到26万!就这还抢破头!老先生愣是靠退休金,跑遍了黄元基当年当过知县的揭阳、海康、灵山三县,在灵山一个老秀才后人家里,又淘到半箱道光年间的批注本。整整十年啊,从2015到2025,头发都熬白了,才把这八卷书校勘清楚。2024年底昭通那场火,烧着了藏书楼的西厢房,老先生抱着这几箱书在雪地里守了一夜,第二天就给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打了电话——刘力红教授接到电话时,正在家过年,当场就订了最早一班机票飞昆明,你说这书分量有多重?
书的作者黄元基,这人可太有意思了。乾隆年间的进士,放着好好的知县不当,偏偏痴迷道家养生。他在揭阳当知县时,白天审案子,晚上就泡在道观里抄方子,退休后干脆跑到罗浮山当了三年道士。你猜他怎么收集方子?走街串巷跟药农聊,蹲在码头看船工治跌打,甚至跑到朝鲜使团驻地换方子——书里300多个失传方子里,有23个是从朝鲜医官那儿换来的,现在韩国首尔大学博物馆还藏着同款残卷!
最绝的是他写方子的态度。不像现在有些医书,抄来抄去没个准数。黄元基每个方子都记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村某人患某证,用此方几剂而愈"。比如治"对口疽"那个"铁箍散",他特意注明"乾隆二十八年冬,海康县役王某,项后生疽如碗大,诸医束手。余用此方,以荞麦面调敷,三日脓尽,七日收口"。
咱们行内都知道《普济应验良方》是验方界的扛把子,对吧?但你们知道吗?那书里足足抄了《静耘斋》387个方子!就因为抄了这些,普济方就成了"验方高峰",衍生出五十多个版本。你想想,一本抄作业的书都这么牛,那原版得多厉害?
书里"天卷"记载的"天河不老丹",方子旁边有行小字:"龙虎山三十代天师张与材传,非嫡传弟子不传"。后面还附了段口诀:"丹田春意暖洋洋,七日之间强壮。有缘得遇妙仙法,管教脱却臭皮囊"。这不就是张至顺道长百岁高龄牙齿不落的秘诀吗?道长当年教我们"闭口咬紧,永无齿疾",原来根儿在这儿!
现在市面上的验方书不少,但《静耘斋》有三个独一份:
一是全:八卷五十六类,2300多个方子,从急症的"宝元夺命散"到慢病的"固本延龄丸",连道家的"小周天调息法"、"固精定神方"都有。治夜尿的方子后面,还特意写着"小儿夜啼,母服更效",这种经验之谈,比教科书实用十倍!
二是真:三个版本相互校对,连"酒蒸大黄"要蒸几次,"蜜炙甘草"用什么蜜都写得明明白白。李老说,光是校勘"九制何首乌"的炮制法,他就按古法蒸了九遍,验证了三个月。
三是绝:600多个方子国内早就失传了。比如治"骨鲠"的"鸬鹚涎散",现在只有日本《杏林杂俎》里提过一句,咱们倒好,原版在这儿呢!还有治"产后风"的"生化汤",比傅青主的方子早了整整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