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校注说明

黄元基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校注说明

《静耘斋集验方》八卷,为清代黄元基汇梓的一部临床实用方书。黄元基,字澹园,广西临桂县人,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在世78年。雍正十年(1732)中举,历任海康、揭阳、灵山知县,有政声。黄元基少时多病,每误于庸医,故留心医药,遇方书必觅而阅之,经验证有效者存之,历三十余年,自称荟萃医方三千余首,实则两千余首,对证用药,颇颇取效。元基处膏脂不以自润,家居以医自给。乾隆二十八年(1763),勉捐薄俸,刻成此书,流传较广。故容山德轩氏曰:《静耘斋集验方》八卷,救治良法,无证不备,行世已久,人所共珍。鉴于此书临床价值较高,目前国内尚未有整理本出版,为让这部方书更好地发挥作用,特予校注出版。
校注选用笔者所藏乾隆二十八年(1763)南宾官舍刻本(简称“乾隆本”)为底本,嘉庆四年(1799)刻本(简称“嘉庆本”)为主校本,清抄本(简称“清抄本”)、民国初抄本(简称“民国抄本”)以及越南所藏抄本(简称“越南抄本”)为参校本。
校注采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校合用。
全书进行标点,采用国家通用文字横排。繁体字、异体字、俗写字、古体字,予以径改,不出校。
书中不规范中药名,如“支子”“射香”“石羔”等,为方便临床运用,予以径改为“栀子”“麝香”“石膏”等,不出校。特殊中药名,单独出校。
本次整理仅对部分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
原书中所引文献,不失原意者,不予改动,若有背离者,予以校注。
原书刻本较少,仅乾隆本、嘉庆本两种,为保留文献,故书中对嘉庆本也进行校注。
原书竖排改为横排,故方位词“右”“左”,径改为“上”“下”。
原书中的大小字,保持原样,错漏处适当调整,小字较正文小一号。
双行小字,今统一改成单行小字。
原刻中有少量方药漏刻,或有方药但漏刻煎服法,如第三卷伤寒门,大柴胡汤缺煎服法。或有方名但漏刻方药,如第三卷伤寒门,玄参升麻汤,方后留有空白。对此我们依照原文出处,进行补缺。清抄本中增补的方药和天头注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文献意义,也增入此书,并出校说明,以示区别。
本书中所用药物,有属于国家保护动物者,如虎骨、穿山甲等,为保持文献原貌,不作改动,请读者自行替换代用品。
方中剂量,请读者根据时代度量衡,自行转换。
校注者  李帝卫  吴迪  任红华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