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bò)皮汤主之。
外感病,症见皮肤发黄,发热的,用栀子柏皮汤主治。(这里是阳黄。柏:檗的简化字。)
栀子柏皮汤方(治疗皮肤发黄)
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外感病,湿热郁滞在里,身体必定发黄,如果兼有头痛、畏寒、无汗、身痒等表证的,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
【倪海厦】三个治疗全身发黄方子的区别:1.茵陈蒿汤,湿热瘀在肠子里边(腹满),小便不利,肚子胀满;2.栀子柏皮汤,湿热瘀在三焦油网里面,是淋巴系统发炎了,大小便正常,肚子不胀满,无表里证;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外感引起的发黄,无汗发热(发高烧),有表证,皮肤痒。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治疗皮肤发黄的皮痒症,连轺就是连翘根,南阳林山注;体股癣及疥疮+金银花蝉蜕)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 (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谷疸这种病,恶寒发热,不吃东西,食后就感头目眩晕,心胸部烦闷不适,时间久了,全身皮肤发黄而成为谷疸。用茵陈蒿汤治疗。
阳明病,身热,发黄,心中懊𢙐,或热痛,因于酒食者,此名酒疸,栀子大黄汤主之。
患酒黄疸的病人,出现心中郁闷不宁,或发热,或疼痛的,身体发黄,这是因为喝酒的原故,用栀子大黄汤治疗。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身黄,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热入于血分也,猪膏发煎主之。
身黄,血瘀燥结发黄,便干萎黄,需要补虚润燥,化瘀通便,用猪膏发煎主治。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身体发黄,腹部胀满,小便少而短赤,自汗出,这是表和里实,应该用下法通便,是脾虚发黄,男子黄多因于此。宜用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各种身体发黄,腹痛而呕的,用大柴胡汤治疗。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黄疸病人,若小便颜色不变,想要腹泻,腹部胀满而气喘,不能用苦寒清泻之法,否则,热虽除,必然导致胃气上逆而引起呃逆;有呃逆的,用小半夏汤治疗。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各种黄疸病,只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汤主治;如果脉浮,应该以汗解法,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小儿体弱厌食、多动症、鼻梁有青筋;女子痛经;营养不良的贫血+当归;气虚里寒+黄芪)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阳明病,腹部胀满,小便少,舌苔萎黄,失眠睡不着,这是黄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