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便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王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自汗出,津液已伤,如果再行发汗,而又小便通畅的,则更伤津液,导致肠中津液枯竭,引起大便硬结。此时大便虽硬结,也不能用泻下药攻下,必须待病人自己想解大便时,用蜜煎导引导通便,或土瓜根及大猪胆汁,均可作为导药,以引导大便解出。
蜜煎导方(作用类似现在的开塞露)
食蜜七合
上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可丸时,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纳谷道中,以手紧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食蜜七合上一味药,倒进铜器里,用小火煎熬,待熬炼至能凝结得象饴糖一样即成。煎熬时,要不断搅拌,以免焦糊粘着,煎熬到可以作丸的程度时,用双手捻蜜做成头部尖锐、大小如指头、长二寸左右的棒状物,必须趁蜜热时马上做,冷却后就会变硬。使用时,将所做的药棒塞进肛门里,用手急转,待病人想要解大便时就拔出去掉。
猪胆汁方(全世界最早的灌肠导便术)
大猪胆一枚
上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用大猪胆汁一个,取汁,与少许米醋混合,灌进肛门里,维持一顿饭左右的时间,用药后,即可解除宿食及腐败物等,十分有效。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象迟,汗出很多,微微怕冷的,这是表证尚未解除,可以发汗,适宜用桂枝汤。
桂枝汤方(万方之祖,肌肉纤维痛+玉竹;去除腹部赘肉+猪苓)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取药力,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病,脉象浮,无汗而气喘的,是太阳表实证仍在,用发汗法就会痊愈,可用麻黄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出的,这是热邪能够发越于外,不能形成发黄证。如果仅见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身上无汗,小便不通畅,口渴想喝汤水,这是湿热郁滞在里,势必出现肌肤发黄,用茵陈蒿汤主治。
【倪海厦】治身黄(去体内有湿)的思路:1.肌肉中的湿用白术;2.三焦上的湿用茵陈蒿;3.肝胆里的湿用茵陈蒿。脾太湿用茵陈蒿汤,脾太燥了用麻子仁丸,二者是相表理的药。
茵陈蒿汤方(皮肤黄,全身黄,阳黄;黄疸;肝胆湿热瘀在里边;;南阳林山注:茵陈蒿秋季采收去黄效果好,春季采收的幼苗效果差)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 (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病,病人健忘的,是体内一定有蓄血。由于瘀血久停,气血阻滞,所以使人健忘。其大便虽然硬结,但容易解出,并且颜色一定是黑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倪海厦】一、体内有瘀血的诊断依据:1.善忘,黑大便;2.三阴交穴有压痛点;3.舌青紫色,舌有齿痕;4.渴而不欲饮水。二、处理瘀血的方子:1.太阳蓄血,血瘀在膀胱,其人如狂,或被人踢到阴部,桃核承气汤;2.阳明蓄血,干血瘀在肠胃,黑大便,肌肤甲错,抵当汤。
抵当汤方(可治小腿有鱼鳞状干癣;子宫癌)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 (去翅足)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 (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𢙐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大便初鞕后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用泻下药攻下后,出现心中烦躁异常,如果是肠中燥屎阻结所致的,可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如果腹部轻微胀满,大便始出干硬,后出稀溏的,则不能攻下。(大便初鞕后溏:是有寒湿,湿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