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5)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注:戴阳,两颧的地方红红的,因为下利严重,或里寒太盛的时候,阳没有根了,阳气浮上来,就会看到脸红红的,因为下焦太虚寒。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虚寒腹泻,出现脉数而口渴的,是阳气回复,其病将要痊愈。假如不痊愈,则是阳热有余,势必引起大便下脓血。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腹泻频剧,脉搏一时摸不到,手足厥冷,经过一昼夜,脉搏恢复,手足转温的,是阳气恢复,尚存生机;如果一昼夜脉搏仍不恢复的,则无生还之望。(晬时zuì:一昼夜)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外感病,患虚寒腹泻,一天十余次,脉象本当微弱沉迟,却反而出现弹指有力的实脉的,为真脏脉见之象,属于死候。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腹泻完谷不化,发热、汗出而四肢厥冷,证属里真寒、外假热,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寒痢)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出者愈。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热性下痢,里急后重的,用白头翁汤主治。(热痢主要特点:手脚不寒;便臭;脉数。脉数代表发炎、有热。里急后重:肛门有坠胀感,大便有拉不完的感觉,但实际上去拉不出来东西。)

白头翁汤方(痢疾,热痢,急性肠炎)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其人虚极者,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

腹泻,身体极度虚弱的,用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治。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

白头翁二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虚寒腹泻,腹部胀满,身体疼痛的,是表里同病,应当先温里寒,然后再解表邪。温里宜用四逆汤,解表宜用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如不差,再服,余如将息禁忌法。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下痢,口渴想喝水的,是里有热的缘故,用白头翁汤主治。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腹泻并见谵语、腹部硬痛的,是肠中有燥屎阻结,可用小承气汤治疗。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三枚(炙) 厚朴二两 (去皮尖)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温二服,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腹泻后心烦更甚,触按胃脘部柔软,这是无形邪热内扰胸膈所致,宜用栀子豉汤治疗。

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腹泻,肚子痛,如果胸口也痛,用紫参汤主治。

紫参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肺癌 肺化脓、下利;治肺癌疼痛效果良,倪师在亳州药材市场找到此药,产于浙江,泡水为紫色,有粘液淅出,联系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刘力红教授可得详情;一说是拳参)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下利滑脱,大便随矢气而排出,用诃黎勒散主治。(放屁多,可用此方)

诃黎勒散方(放屁多,其它没啥问题)

诃黎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之。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宿有呕吐的病人,如果是内有痈脓而引起的,不能见呕而止呕,应解毒排脓,脓尽则呕吐自然痊愈。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